信銷郵票封圖價格表?集郵是我愛好中的“童子功”在我林林總總近五十冊郵集裡,信銷郵票占了較大比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信銷郵票封圖價格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集郵是我愛好中的“童子功”。在我林林總總近五十冊郵集裡,信銷郵票占了較大比例。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剛升小學四年級,我就奮不顧身地跨入了集郵行列。我家出了弄堂口,馬路對面就是上海灘非常有名的、被稱為上海“三大家”的偉民郵票社。郵票社所在的弄堂口挂了兩隻裝郵票的長鏡框,裡面玻璃櫃台上,放着一大疊郵冊,供人随手翻閱。當年那裡每逢星期天人山人海,經常可拾得被踏掉的鞋子。郵社所處的市口非常優越,而我就這樣被“優越”成了準郵迷。
那時,大家都以集信銷票為主,一兩分錢就可淘一張低面值的郵票,三十分以上、品相好的高面值信銷票很少,但一角左右就可搞定。像我這樣背着書包的小學生集郵者很多,大家在郵社的弄堂裡擠來擠去,裝出“老茄”的樣子,互相翻看、欣賞随身攜帶的郵冊,小心翼翼地詢價。此時,口袋裡隻要有一兩角錢,就可快樂一下午了。郵社内外郵迷多得像潮水,可聲音并不“潮水”,差不多也算“雅集”。我的許多信銷票就是這樣“雅集”成套的,如《菊花》《牡丹花》《黃山》等,更早一點的如十八張一套的《努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這樣一張一張集全的。偉民郵票社有袋票買,五分、一角一袋,裝在半透明的紙袋裡,每袋約有十張信銷票,這些郵票都是老闆從郵迷手中收進,然後打包出售。袋票都“打悶包”,我的運氣好,節省早點心的錢買袋票,一次正巧買到所缺的黃山郵票,高興得像中大獎。
集信銷票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從來往的信封上取下郵票。所以我特别注意鄰居間往來的信件,幾乎每天都去偵察郵箱,一看到有心儀的郵票,必死纏爛打,非把它搞到手不可。鄰居間親如一家,見怪不怪,鄰家伯伯甚至鼓勵我成為小小集郵家。
不過,記憶最深的還是與整版猴票失之交臂,卻耿耿于懷一張信銷猴票的“事件”。第一套生肖票庚申年猴票問世時,我已在上海石化工作,思南路郵局賣郵票的營業員建議我多買幾張。但以集信銷票為主的我,硬是堅持己見,極其失策地隻買了兩張。庚申年為金猴年,這張寶貴的郵票由中央美術學院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原畫,于1980年2月15日發行,開了我國生肖郵票之先河。當年,我将這兩張猴票中的一張,端端正正地貼在信封上,寄給在崇明務農的大哥,在信封後千叮咛萬囑咐:請把郵票寄還給我。大哥如期寄回來信銷猴票,被保存了七八年,後來轉送給了另一位非常喜歡它的郵友。
當年,在我家附近的南昌路上,還有家私人的華外集郵社,沿馬路一開間門面,一張大櫃台裡放置了各國郵票。華外與偉民最大的不同是,外面馬路上沒有裡三層外三層的郵票交換者,一切交易都像在靜悄悄中完成的。
那些年,我的小舅舅在附近比樂中學讀高中,當得知我和哥哥喜歡集郵時,曾幾次帶我們去南京路集郵公司欣賞郵票。他摳出零花錢,為我們買了幾套新郵票。很多年過去了,斯人已逝,買給我們的郵票仍完好無損。每當我打開郵冊,欣賞這些郵票時,總會想起小舅舅溫暖的大手牽着我們的手,去郵票公司欣賞、購買郵票的情景。睹物思人,幾多思念、幾多愁,都留在了郵票的方寸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