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豪邁奔放,清新飄逸的詩篇,他的詩中那些奇妙的意境、清新的語言、鮮明的立意、豪放的激情,常常令人心情澎湃,手舞足蹈,贊歎不已。在這些詩篇的背後,是他那橫溢的才華,傲岸的性格,高度的自信與自負,壓抑不住的激情,不時流露出來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而他剛出川時寫的一首詩,尤其表現出了他的少年銳氣,年少輕狂,這首詩便是他拜見李邕受到冷落後,直言不諱的反擊之作——《上李邕》。
上李邕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大意是:大鵬一日随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将滄海之水簸幹。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李白二十歲左右,正是初生牛犢,年少輕狂,他出門拜訪天下名士,到了渝州,想去求見當時任渝州刺史的李邕。李邕是開元初年聞名天下的名士,年少成名,博學多才,在文學與書法方面都有很高造詣,頗為自負。此時雖然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但依舊是鋒芒畢露,為一代狂士。李白是一個自由随性慣了的人,見到李邕,也不知掩飾他的狂放不羁的一面。這可謂少年狂士拜見老年狂士,兩人一見面,一個比一個狂,所以弄得很不開心,這樣兩個狂士就怼到一塊了。李邕很不高興,李白也不滿意。李邕有什麼作品沒有記載,但李白一氣之下就寫下了《上李邕》一詩,明确表示不要看不起自己。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可能這第一次相見,兩人并沒有多少交流,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理解,才産生誤會。二人在海州再次相遇後,相互交心,不但意氣相投,而且還攀上了親戚,成為了知己。後來李白為李邕寫下不少詩篇,李白44歲時,聽到了一個李邕見義而舍己助人的傳奇故事: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複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極刑。這時候李邕奮不顧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李白感動地寫下了叙事樂府《東海有勇婦》:“……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李邕七十歲高齡時被李林甫排除異己、殘酷處死之後,李白憤怒之極,發出了:“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的呼喊,表達了對他的支持與敬仰。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裡,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裡。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于是大鵬就成為了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裡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這是詩人對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這裡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隻是指斥“世人”。隐含着我原以為你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沒想到也不過如此的諷刺之意。“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當桀骜,顯示出少年銳氣。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首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了詩人的淩雲壯志和強烈的用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态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詩人敢于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出牛犢不怕虎的銳氣。“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兩句也成為表達不要小看年輕人的名句,千古流傳。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