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王紅妮
今夏,多個地方遭遇暴雨襲擊,城市出現嚴重内澇災害,導緻大量汽車被浸泡。這些泡水車将如何處置,受到了公衆的廣泛關注。
據媒體報道,大量泡水車引發了二手車行業的一次激蕩。暴雨過後,一場針對泡水車的“尋寶”行動已然拉開:不少人到二手車交易市場收車;在一家汽車拍賣網站上,出現水淹車即将上拍的“号外”。業内人士稱,大量泡水車有可能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二手車市場。
鄭州市東四環附近一處停車場,4500多輛受損機動車已被保險公司完成理賠等待後續處理
泡水車的“宿命”
近年來,北京、廣州等多地遭受暴雨襲擊後,都有泡水車輛進入二手車市場,而不久之前河南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之後,泡水車的數量更是超過了以往。據河南省政府新聞辦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8月10日,因暴雨災害車險報案23.81萬件,估損金額63.9億元,已決賠付13.5萬件,已決賠款32.63億元。
泡水車不等于“報廢車”。根據浸水深度的高低,泡水車會被劃分為不同的受損等級,浸水深度越高受損程度越嚴重。有保險公司規定,根據車損保額和水淹的位置來确定理賠金額:淹到車輪以下的,為三級水淹;淹到車輪以上、車座以下的為二級水淹;淹到方向盤以上的是一級水淹,達到了報廢的标準。
對于泡水車輛的處理大體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車輛受損情況不嚴重,車主等車輛理賠維修完畢後會繼續使用;第二種情況,車輛受損情況嚴重,車主也沒有購買車損險,會選擇将車賣掉以減少損失;第三種情況,對于達到全損級别的受損車,在完成理賠流程之後,車輛歸保險公司所有,保險公司一般會委托拍賣公司對泡水車進行拍賣處理。最終,這些車将流入二手車商和維修廠中,要麼被修好後銷售,要麼被拆解成零件進行銷售。後面兩種情況疊加在一起,流入二手車市場的泡水車數量将不在少數。
泡水車也意味着“商機”。一些二手車商以較低的價格收購泡水車,經過精修之後,再加價賣出,以此賺取中間的差價。以一輛市場價格10萬元的二手車輛為例,車商以2到3萬元價格收入,花費大約2萬元進行維修,修複後以9萬元的價格出售,抛去各種成本,最後能賺到大概三四萬元。而一些中高端品牌的涉水車因其利潤空間大,更是受到二手車商們歡迎。
購車者的擔憂
泡水車或流入二手車市場,引發了公衆的廣泛關注,在網絡平台上出現了不少跟泡水車有關的話題和讨論。有網友提問,如何鑒别是不是泡水車;有的網友建議,二手車市場“水太深”,三五年内不要碰二手車;還有的網友直言,每年那麼多泡水車,二手車市場找不出幾台泡水車,都去哪裡了?這些不同的聲音,也反映了人們對于可能遇到消費“陷阱”的擔憂。
無風不起浪,消費者的擔憂并非無緣無故。經過“精修”的泡水車,外觀甚至零部件的表面和新車幾乎沒有差别,如果不是借助專業人士的幫助,消費者很難通過外觀來判斷車輛是否是泡水車。盡管看不到,但是安全隐患卻是如影随形。有業内人士提醒,車輛泡水後會帶來一系列難以發現卻嚴重影響安全的問題,如電路短路、結構件生鏽、老化、自燃等,針對這些問題,汽車維修店需要挨個進行檢測,否則稍有差池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即便如此,一些安全隐患也無法做到全部消除,車況的穩定性也難以得到保障。另外,隐患從微小或隐形發展到完全爆發或顯性還是有一個使用過程。以涉水造成的發動機曲軸變形為例,初期僅以微弱的噪音異常為特征,等行駛過萬公裡後噪音會越來越顯著,甚至造成發動機拉缸導緻車輛重要損壞,甚至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實際上,近年來因購買泡水車而導緻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
案例一:河北省石家莊趙先生花費14.5萬元從二手車市場購買了一輛東風本田思域轎車,成交前商戶出具的報告顯示,經檢測此車可排除事故、水泡、火燒等特殊車況。然而,這輛車剛開了沒幾個月便出現問題,趙先生把車開到4S店檢測,發現這輛車曾經被水泡過。
案例二:林先生在杭州購買了一輛二手寶馬X6轎車,花費35萬元,經銷商承諾車子無泡水、無重大事故,可是大約半年之後,車輛頻繁出現故障,林先生到4S店查詢該車的維保記錄,吃驚地發現該車發生過涉水事故。
案例三:浙江省商先生在二手車直營店購買了一輛奧迪A4L,車款是8.95萬元,另外支付了6200多元的服務費。随後,商先生發現車輛存在諸多問題,到4S店檢查後被吓一跳,這是一輛泡水車。
對于遭遇消費“陷阱”的消費者而言,買車之前就怕被坑,可是結果還是被坑了。對此,有業内人士分析,購買二手車的人,一種是剛拿到駕照的年輕人,他們對車輛各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極易被不良的商家蒙騙;另外一種是準備換二手高檔汽車的消費者,很容易被低折扣忽悠。
如何避免“踩坑”
消費者需要明明白白消費,對此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做出了明确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2017年5月浙江省推出了“新消法”,其中有專門對二手車的經營規範規定,要求家用二手汽車銷售經營者應當對二手汽車的來源是否合法、行駛裡程、維修記錄、交易記錄、車輛存在問題等重要信息在出售前進行全面核查、檢測,并将核查、檢測的準确結果以書面或者其他可以确認的方式告知消費者。
廣大消費者要盡量通過正規交易市場購買二手車,不要存在僥幸心理,對于一些顯著低于市場價的二手車要多留個心眼。此外,還可以在合同條款中對是否是泡水車進行專項約定。例如,在簽署二手車交易合同時,可以在合同中明确類似“泡水車假一賠三”這樣的條款,維護自身權益。
二手車經銷商要加強行業自律,做到交易“透明化”。一方面,在收購或者拍入泡水車時,一定要檢測好車況,在後續維修過程中保證車輛安全,線束、電子配件、安全氣囊等該換的換,刹車系統、發動機等該修的修,保證車輛功能恢複正常。另一方面,在出售車輛的時候,要書面詳細告知車況,以及書面告知泡水車的風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累計交易二手車843.42萬輛,同比增幅為52.89%,2021年上半年,我國的二手車與新車銷售之間的比例已經上升到0.65:1。随着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二手車市場發展壯大是大勢所趨,完善二手車信息披露制度,提升經銷商的公信度,增強消費者的信心,也是推動二手車行業發展的可行路徑。
責編:張明月
審核:張靜甯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