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講中,我們列舉了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手法之間的區别和聯系。今天,我們具體來分析表現手法的種類和作用。
有關表現手法的考題,在現代文和詩歌的考察中經常會出現,這類的題毫無疑問是考試中的難點。我們在文章中主要運用的表現手法有:聯想、想象、對比、襯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欲揚先抑、諷刺誇張等等。
我們今天就來重點講7種常用的表現手法的辨别及作用。
1、對比對比是将兩個事物進行比較,突出事物的特征。對比既是修辭手法,又是表現手法。
在《故鄉》中,魯迅将二十年前後閏土的變化進行比較,突出了人物變化之大,從而突出了封建意識對人們造成的床上,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同樣,對比的表現手法在古詩詞中也經常考。
在白居易的《買花》中有一句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一束牡丹的價格相當于十戶人家交納的賦稅。用對比揭露了貴族買花競相玩樂,揮霍無度的罪惡。
所以,對比的作用就是:
2、象征象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比如我們平常用“紅色象征喜慶”,用“鴿子象征和平”,用“喜鵲象征吉祥”。
象征是用事物的相關形象,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抽象的情感。象征手法的運用,能夠使抽象的情感變得更具體,更有韻味。我們所熟悉的《白楊禮贊》《海燕》等名篇,都運用了象征的手法。
那象征的作用就是:
3、欲揚先抑這個比較簡單,我們也很熟悉,簡單說就是“要誇人,先貶人”。我們自己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會經常運用這種手法,其實它的作用就是:使作者的情感多變,波瀾起伏、曲折動人。比如《荔枝蜜》《白楊禮贊》等,都是運用欲揚先抑的寫法。
4、諷刺誇張諷刺和誇張一般是連起來運用的。諷刺就是我們在對不合理、錯誤的做法進行批判否定的時候運用的一種寫法。諷刺運用最好的莫過于魯迅先生了。《孔乙己》就運用了諷刺的手法,這篇文章幾十年來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語文課本中,他是魯迅先生塑造的一個非常鮮明的形象。
誇張,可以誇大,也可以縮小,就是故意的“言過其實”,這種寫法能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5、借景抒情這種手法在寫景文章、散文中經常運用,作者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置于景物當中表達出來。比如朱自清的《春》。
這種手法尤其注意,在詩歌閱讀中特别願意運用。我們熟悉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最典型的借景抒情。
6、襯托
襯托就是用乙來襯甲,使甲的形象更突出,也可以叫“烘雲托月”。
襯托有正襯與反襯之分。正襯就是用相似的做陪襯,反襯就是用反面事物作陪襯。
提醒一點:要注意襯托和對比的區别。對比,兩者之間沒有主次之分;而襯托是有主次之分的,是紅花與綠葉的關系,是用綠葉來襯紅花的。在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就運用了正襯和反襯,用菊做正襯,用牡丹做反襯,都是為了突出蓮的高尚品質。
7、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古詩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作者在表達某種志向的時候,往往寄托在一個物上,像我們常用“蠟燭”來表現老師的高尚無私;用“歲寒三友”,來表達傲霜鬥雪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們第八講的内容,當然,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才是語文學習應有的态度。那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等有什麼區别呢,我們下節來講,歡迎大家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