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毛圓圓)“我國有近一億慢阻肺患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在“2021中國慢阻肺規範化分級診療大會”指出,然而,我國基層醫務人員、老百姓對慢阻肺的知曉率卻很低。
11月17日是第二十個“世界慢阻肺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協辦的“2021中國慢阻肺規範化分級診療大會”在中日友好醫院召開。
大會發布了《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級診療報告(2020年度)》,該報告是對2017年11月,由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牽頭的“幸福呼吸”中國慢阻肺規範化分級診療推廣項目工作,進行的階段性總結和展望。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臨床診察部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部副主任楊汀介紹,目前“幸福呼吸”項目已經在全國31個省51個地市實施,覆蓋人口近3億。此次發布的報告對項目參與地區12,586名基層醫生和1708家醫療機構進行了調查,核心信息包括:
每5個人中就有1人屬于慢阻肺高危人群 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20.5%,高危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為33.4%(以舒張前肺功能為标準),即每10個高危對象中就有超過3個慢阻肺患者。
2019年,一級醫院肺功能儀配備率46.4% 較2017年幸福呼吸項目開展前的15%有顯著提升。2020年國債項目國家又為全國50%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了便攜肺功能儀,預計基層缺乏肺功能儀的狀況将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
慢阻肺常用吸入藥物在一級醫院配備率低 吸入藥物是慢阻肺長期治療的基石,但慢阻肺治療常用的兩種吸入藥物(LAMA和ICS/LABA)在一級醫院配備率僅10.2%和23.1%,配備嚴重不足。
對“幸福呼吸”項目管理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進行調查發現,每名患者平均每年僅開出0.65張吸入藥物處方。王辰院士表示,随着吸入藥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基層缺乏慢阻肺治療藥物的狀況已經得到改善,需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規範治療率以及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基層醫務人員對慢阻肺診治知識掌握率低 過對“幸福呼吸”項目地區醫務人員慢阻肺診療知識調查發現,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對慢阻肺診療知識認知存在不足,如對慢阻肺的症狀和診斷知識掌握率僅約50%,針對基層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也亟需開展。
隻有36%的老百姓知道慢阻肺 對幸福呼吸項目地區的公衆調查顯示,36%的百姓知道慢阻肺,這較2012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的12%的有了較大提高,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下一步,‘幸福呼吸’項目将聯合項目地區,構建慢阻肺高危人群隊列,探索基于基本公衛數據的慢阻肺篩查模式,開展慢阻肺基層規範管理效果評價研究、開展慢阻肺康複多中心臨床研究、開展‘幸福呼吸’項目衛生經濟學評價等等工作”楊汀主任說。
此次大會還發布了科普材料《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管理規範》。王辰院士介紹,這是受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委托,應《健康中國行動》要求發布的科普材料,該規範由國内慢阻肺防治和科普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精心寫作。“希望能夠為基層醫生認識慢阻肺、大衆百姓了解慢阻肺提供一個通俗易懂的讀本,讓健康呼吸的理念深入人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