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演出現場依舊火爆。
走進過人民大會堂、擔綱過導演、飯館老闆和奢侈品代言人的“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今年又要玩出新花樣。據郭德綱“禦用”演出商——北京環宇兄弟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喬蕾介紹,曾經賣出過“8888元”天價票的郭德綱,今年主打跨年、開箱、封箱,而往年的“天價相聲”檔期今年轉交愛徒嶽雲鵬大劇場節日商演,郭德綱在聖誕檔期時則轉戰東南亞。同時,喬蕾也和新京報分享了他們對今年演出市場的觀察,以及他們的應對策略。
新京報:你認為一年來演出行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喬蕾:其實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今年團體單少了特别多。在往年過年過節的時候,尤其相聲、小品類的演出市場,很多是靠單位組織活動支持的。可以說今年整個演出市場沒有之前好賣。郭德綱其實也受到一點影響,但他畢竟是靠市場吃飯的演員,雖然現在宣傳勢頭弱了,但每一場還爆滿。我們針對老郭的粉絲做過數據抓取,發現特别困難,因為有老有少,有雅有俗,特别多元。
新京報:郭德綱與環宇兄弟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喬蕾:我們能應對的辦法就是,選項目的時候,盡量選市場受歡迎的項目。不寄希望于單位組織活動之類的團單。至于德雲社,我覺得沒有特别大的變化。因為郭德綱和德雲社一直強調的就是,要靠本事吃飯。所以他的表演,直接對的就是最普通的觀衆。每次散場以後,他和于謙都會留下來給觀衆簽票什麼的。德雲社的觀衆都是一個個特别真實具體的散客。
新京報:為什麼選擇與新京報合作?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
喬蕾:新京報在京城文化圈有一定的地位,說話還是算數的。而且我們做過調查,新京報的閱讀人群、觀點還是符合我們的定位。再加上新京報也願意在文化上投入資源,像今年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日,我就發現新京報做了專題報道,因為現在這個時代,讀名著、讀外國名著還是挺困難的事情,但新京報敢于給版面,而且做得挺有趣,不是那麼一本正經的,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新京報:對未來産業與媒體合作有什麼期待和建議?
喬蕾:最早的時候我們就是純發廣告,後面我們發現完全不是純推内容的事情,是一個營銷的事情,還包括對郭德綱的形象塑造之類的,所以我感覺現在是立體營銷的時代。因為現在微信、自媒體也發展起來了,再加上“文化”這個詞,原來大家覺得特别孤傲,但我們想在市場上生存下去,就一定要做營銷、一定要接地氣。所以我們明年會做落地活動、互動活動,把某一個演出和某些大型活動結合起來,要讓現場觀衆玩起來,這樣才能影響粉絲。
新京報:明年最推薦的項目是什麼?
喬蕾:我們還是主打郭德綱、德雲社的項目。嶽雲鵬現在也很有市場,而且你都想不到他有那麼多粉絲。我們不想給年輕的演員制造一個虛高的市場價位。我們想讓觀衆花錢來看演出,能覺得值。
■ 合作案例
《相聲門》看見郭德綱
2006年郭德綱剛火沒多久,新京報集齊全文化、娛樂部的力量,做了一期《相聲門》的特刊。在16個版的特刊《相聲門》中,記者走訪北京、天津、台灣等地的相聲藝人,向讀者全面介紹這門傳統藝術和郭德綱的是是非非,并把相聲的生存狀态和相聲門裡的法則做了一個真實的梳理。這次側重郭德綱以及相聲演出的采訪刊登後不久,很多媒體開始找新京報要郭德綱的電話,鋪天蓋地對這個“非著名相聲演員”進行報道。再之後,郭德綱成為一代名角,更是達到了近百萬網民在線收看他的“新年相聲大會”。
采寫/新京報記者 吳立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