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位于海湖莊園的住所被搜出涉密文件的新聞,引發國際輿論強烈關注。
今年1月初,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從海湖莊園取回15箱包含機密信息的文件。到了8月,美國聯邦調查局直接出手,再次“突襲”海湖莊園,并帶走30餘項物品。
近日,美國司法部公布了聯邦調查局書面證詞的部分内容。證詞顯示,聯邦調查局對相關文件進行篩查分類後,發現其中100餘份文件标有密級,54份為“秘密”、31份為“機密”、18份為最高級别的“絕密”。
美國媒體報道稱,其中一份描述某國軍事防禦能力的文件,涉及該國核武器等情況
據媒體報道,美情報機構正在對這些文件的潛在風險進行評估,結果如何尚未有定論。不過事件本身卻從另一個角度給我們以啟發,那就是涉密人員離崗離職時,若不對其加強保密管理,很容易留下洩密隐患,保密風險極大。
涉密人員在離崗離職前的工作中,能夠接觸、知悉和掌握一定數量的國家秘密信息。一旦外洩,将使國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損害。
但從具體實踐來看,部分單位對涉密人員離崗離職的保密管理存在漏洞,對離崗離職涉密人員的保密提醒教育不充分、對涉密載體的清退不到位,對涉密人員去向的掌握不明确,以至于近年來涉密人員“私自攜密”離崗離職的情況時有發生。
那麼,機關、單位應如何加強涉密人員離崗離職的保密管理呢?
第一,嚴格保密審查,把好出口關
清退涉密文件、涉密信息設備。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前,機關、單位應嚴格審查,由組織人事部門會同保密工作機構,督促涉密人員對暫存或持有的涉密文件、涉密信息設備進行清點并登記造冊,報本部門負責同志複核、簽字。文件、設備需要移交的,辦理移交手續;不再使用的,按照涉密載體管理有關規定進行銷毀。
取消訪問權限、出入權限。機關、單位應根據涉密載體移交情況,收回原涉密人員的系統訪問權限,封存或禁用其系統賬号、關閉原設備接入端口。此外,還應及時收回其出入涉密場所或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的權限,如注銷門禁賬号口令、變更門禁卡權限等。
第二,進行保密教育,把好思想關
簽訂保密承諾書。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前,機關、單位應組織其簽訂保密承諾書,明确其離崗離職後應履行的保密義務以及違反承諾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并對涉密人員應承擔的保密義務作出明确的要求或約定。
進行保密提醒談話。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前,所在機關、單位應對其進行保密提醒談話,告知其離崗離職的有關管理措施,如明确脫密期起止時間、管理單位和管理具體要求,并了解其離崗離職後的具體情況,如去向、就業單位等。
第三,強化監督管理,把好收尾關
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後,機關、單位不可有“無事一身輕”的心态,還要根據涉密人員離崗離職的不同情況,對其進行脫密期管理。
涉密人員離崗(離開涉密工作崗位,未離開本機關、本單位)或退休的,脫密期管理由本機關、本單位負責。涉密人員離開原涉密單位,調入其他單位的,脫密期管理由調入單位負責。
其他性質的離職人員,應當主動向機關、單位報告去向,機關、單位為其辦理離職手續的同時,須委托相關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公安機關等負責其脫密期管理。
與此同時,機關、單位應進一步細化相關管理措施,通過多種途徑,與離崗離職的涉密人員保持聯系,了解其脫密期内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單位保密規章的情況,如是否從事與原涉密崗位相同的涉密業務活動、是否到有境外背景的機構工作、是否發表涉及原單位未公開工作内容的文章等,以加強監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