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天官節”“ 春燈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俗話說“不過十五還是年”,在民間過年的氛圍要持續到正月十五,隻有過了十五才會被認為“年”已經過去了。不少朋友外出打工也會選擇正月十六出發,就是要在家過完正月十五再出去。
關于正月十五的習俗有很多,不同地區有差别,當然,也存在一定的禁忌,本篇内容所說的吃2樣食物、做3件事、忌3件事,是很多地方存在的,其中所蘊含的意思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信則有不信則無,看個人如何看待了,具體内容,下面詳細和大家說說。
其一,元宵或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合情合理,不過,南北方不同,有元宵和湯圓之分,習慣上,北方地區的人們說吃元宵,南方地區的人們說吃湯圓。二者看似差不多,如果從實際制作過程中分析,的确存在一定的差異。
食材方面雖然都是糯米和餡料為主,但是,從制作手法上來說,有“滾”元宵、“包”湯圓的差異,從食用方法來說,常見的都是水煮着吃,但是也有炸元宵、炒湯圓的差異。不論元宵還是湯圓,都寓意着團團圓圓,和睦幸福,所以,正月十五元宵或湯圓不可少。
其二,餃子
你沒看錯,餃子又出現了,在北方很多地區,正月十五中午也會吃餃子,餃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年初一要吃,冬至要吃,臘八要吃,正月十五還要吃。至于為什麼吃餃子,寓意比較好。
一方面餃子的外觀和元寶類似,吃餃子有招财進寶的寓意,通過吃餃子,希望财運來。另外一方面,餃子裡面的餡口味很多,人們會把一些寓意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裡面,以此為寄托,表達自己的期望。
第一,打燈籠
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遍布南北,雖然近些年來,人們打燈籠越來越少了,但是,在不少地方的村裡,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還是會有一些小朋友打燈籠。還記得以前由于買不起好的燈籠,都是自己動手做,比如用蘿蔔做,把蘿蔔挖空,滴上蠟燭,外面罩一層紙,再找一根樹枝,用線串着,這就是一個燈籠。雖然現在燈籠的樣式多了,還有電子燈籠,但是,卻找不回以前的感覺了。
第二,猜燈謎
正月十五猜燈謎也是很多人喜歡參與的事情(還有中秋節),一般都是在有人組織的情況下猜燈謎,猜對了有獎品,大多數見于公園、旅遊景點等。以前猜燈謎比較好玩,搶到一個謎面,會找很多人詢問謎底,玩得不亦樂乎。而現在有些變了,不僅是舉辦猜燈謎的組織少了,現在猜燈謎不好玩了,搶到謎面,打開手機就能搜到答案,失去了猜燈謎原有的樂趣。
第三,祭拜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要燒香祭拜的,擺好貢品,說一些吉祥話,同時,還會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比如祈求家人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平平安安等等。除了在家祭拜外,部分朋友還會選擇去寺廟祭拜,俗語說“有所求則有所得”,信則有不信則無,主要就是祈求好運。
禁忌一:殺生
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上元節的由來是因循道教的陳規,相傳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也就是說這天是上元天官的生日,如果在這天殺生,可能會影響時運、财運,用俗話說就是不吉利,因此,想要殺豬、殺雞、殺魚等,可以延遲到明天進行。
禁忌二:米缸見底
以前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米缸,當米缸見底的時候,就是說明家裡沒東西吃了,而正月十五元宵節,還處于過年的氛圍之中,過年期間置辦年貨較多,如果在正月十五米缸就見底了,用成語來形容就是“無米下鍋”,寓意着這一年裡,貧窮将占據主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糧食不要豐收,另外一方面是工作不順利。而對于現在來說,米缸不多見了,米袋或面袋不可空。
禁忌三:借錢
春節期間,還未過正月十五,不要借錢給别人,按照以前的說法,即使是親兄弟也不能借錢,如果正月十五借給了别人錢,寓意着新的一年裡,自己的财運可能就被别人借走了。如果是明事理的人,也不會在正月十五之前去借錢,不僅借不到,也會讓别人背後說閑話。
禁忌四:吵架
俗話說“和氣生财”,尤其是節氣期間,習俗更多,正月十五屬于春節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如果在這天吵架,寓意着這一年裡不順心的事較多。這裡所說的吵架,不僅包含了自家人吵架,還包含了和外人吵架。總之,正月十五不能吵架,和氣生财,不要因小失大。
除了上述4點之外,現在還不讓放煙花了,這是近幾年所禁忌的事,上面所提到的,是民間一直流傳的禁忌。
上述“吃2樣,做3事,忌4事”就是正月十五要和大家所說的内容,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問問大家,在你們當地,正月十五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