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三十年的接診工作中,發現有很多患了患者得腫瘤的原因都大同小異,但又因為這些誘因太常見,很容易導緻人們忽視。這些年雖然也一直在做科普工作,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提高注意力或不在意。現在社會上對于健康的科普不少,你說七,他說八,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遠離癌症這個大坑?今天,我給大家總結了七種可能導緻癌症的誘因,希望大家都能做到注意。
燙:65℃以上熱飲有緻癌風險有不少人喜歡吃燙飯,中國人很喜歡說:“趁着熱乎乎的,快吃”,說着就把滾燙的飯盛上來。熱乎乎的飯對腸胃來說的确不錯,但過燙卻并不是好事,飯、湯的溫度卻有一定要求。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一項報告警告:“飲用65℃以上熱飲有緻癌風險”。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時喜好熱食熱飲者占 90%以上。
适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人的口腔以及食管覆蓋的黏膜能耐受的高溫也隻在50~60攝氏度,超過65攝氏度便能燙傷黏膜。長期食用過燙的飯、喝過燙的水,可能反複灼傷或損傷食管黏膜,使其長期處于修複狀态而産生癌變。
建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涼一涼,等不燙嘴了再吃飯。
煙:防癌的頭等大事這個不必多說,誰人不知一句“吸煙有害健康”, 但很多人卻依舊吸得樂此不疲。
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達600多種,其中,已确定的緻癌物質有40多種。在吸煙引起的多種癌症中,喉癌的死亡率比不吸煙者要高6-13倍;口腔癌的死亡率要高2-17倍。二手煙的成分與一手煙幾乎沒有差異,危害同樣很大。
除此之外,廚房油煙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項,由于女性在生活中更多地從事家庭烹饪活動,油煙增加了中國不吸煙婦女患肺癌的風險,其發生肺癌的風險高于吸煙人群且廚房通風不良者的患癌概率明顯增高。
建議:對于吸煙者,首先要戒煙,實在戒不掉選擇空曠、通風、遠離人群的地方吸煙;對于不吸煙者,要避免二手煙。
盡量選擇蒸煮等健康烹饪方式、避免油溫過高産生大量油煙,早開晚關油煙機,避免廚房殘留大量油煙。
酒:任何濃度的酒精過量都不好和煙一樣,酒也基本是飯桌、聚會的必備品,但是酒精的代謝産物乙醛是已經被肯定的緻癌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報告,40%以上的口腔癌與酒精有關。更可怕的是,随着飲酒量的增加和飲酒時間的增長,酒精對肝的損害還會逐漸累積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最後導緻肝癌。
建議:盡量不喝酒,如果不能戒酒,男性飲酒量每天控制在40克酒精内,女性每天控制在 20克酒精内。
在發表于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報告中,有研究人員對過去1000多項關于體重超标與癌症風險關系的研究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胃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卵巢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癌的風險。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導緻:高血壓、脂代謝紊亂、血栓前狀态、糖尿病等多種疾病。
建議:管住嘴,邁開腿,瘦下來!
腌:加工肉類為一級緻癌物我國是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高鹽腌制食品,則是導緻胃癌的重要膳食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加工肉類屬于一級緻癌物,而加工肉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需要亞硝酸鹽或硝酸鹽進行腌制”。
亞硝酸鹽本身不緻癌,但當它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會生成N-亞硝基化合物,成為緻癌物質,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會誘發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建議:盡量不吃或少吃如鹹魚、臘肉、火腿、酸菜、罐頭等高鹽腌制、熏制的食物。
結腸癌和直腸癌是一種“嫌貧愛富”的癌症,常年高脂肪飲食、缺少膳食纖維攝入都是常見誘因。
吃得過葷,高動物蛋白飲食中的氨基酸經細菌分解,可産生緻癌物質或形成輔助緻癌物質,從而引發腸道腫瘤。
建議:合理搭配飲食,注意膳食纖維的攝入,每天攝入25~30 克,且每天吃500克左右的蔬菜。少吃多動、少吃油炸、煎炸、腌制食品,适量增加運動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郁:情緒是癌症的催化劑不良的情緒變化是癌症的“活化劑”。有學者收集近50年的資料,發現憂郁、焦慮、失望和難以解脫的悲傷等不良情緒常常是癌症發生的“前奏”,情緒變化時間1至2年。肺癌與情感釋放受到限制有關;乳腺癌與極度焦慮有關等等。
建議:做情緒的主人,遇到不平或令人悲傷的事情,能夠泰然處之。努力擺脫不良情緒,樂觀豁達,不被情緒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