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不是不能練琴,教育上父母先要統一戰線
國慶節剛過,網上看到一條新聞,說媽媽在節日期間讓女兒練琴女兒想看動畫片不願練琴,媽媽直接将電視關掉訓斥孩子,丈夫聽到後指責妻子管教太嚴,媽媽認為平時丈夫就很少管教,自己的方式正确,不肯讓步,丈夫認為孩子就應該有玩的時間,不願意學習的課外作業就是負擔,兩人大吵一架後,媽媽沖進卧室,大約半小時,丈夫聽到卧室傳來“咚”的的一聲巨響,發現媽媽摔倒在地,出現暈厥症狀,所幸最後搶救過來,度過危險。
孩子在假期不想練琴的心态很能理解,媽媽之所以這麼憤怒,一方面有孩子不聽話的成分,一方面也有和爸爸在教育觀念上不統一的情況加深情緒。
之前有個孩子,本身樂感非常好,好好學琴一定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就是因為每次當媽媽想讓孩子練琴的時候,爸爸都認為媽媽把時間安排得太滿,結果每次孩子練琴都找爸爸躲懶,久而久之練琴習慣也就始終無法建立,媽媽最後覺得這樣太累,無奈放棄了學琴。
所以父母在教育觀念上的統一很重要。孩子在節假日練不練琴沒有關系,重要的是父母能在此事上統一口徑,達成教育的一緻性。
二、 強壓之後會導緻孩子的反抗
前些天還看到一段視頻,是電視劇《綻放吧百合》裡的一個片段,媽媽逼迫孩子練琴,隻要一錯就打孩子手,孩子最後被逼急了跑到廚房拿起一把刀,跟媽媽說“把我手剁了吧!”把媽媽吓了一跳。找爸爸算賬,爸爸又護短,還是一樣的說辭:那咱們不彈了。媽媽被氣得不行。
為了練琴,親媽這是硬生生逼成了後媽。有句話叫“軟硬兼施”,這句話用在孩子練琴這個事情上還是比較合适的,聰明的媽媽都懂得軟硬兼施,接受孩子偶爾的小情緒,接受孩子的不想練,隻有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承認,才有可能重新接受練琴。就像是繃緊的弦,松弛有度,孩子就更能接受。
在孩子堅持不下去練琴的狀态下,獎勵孩子吃一塊巧克力這樣的小事也是可以的。父母們平時要以鼓勵為主,多一點耐心,表達對練琴的堅定态度,家長的鼓勵也是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之一。
三、 你若發奮練琴,便是回課前一天
央視主持人朱廣權的開學段子火了:你若發奮寫作業,便是開學前一天。這句話在練琴上也一樣适用。
在放假的練琴狀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課前的練琴狀态就變成了發奮圖強幾小時,妄圖把沒練的琴全部找回來。然而,練琴講究的不是最終的時間,而是每天的重複。因為記憶是有限的,一天練習的再多,空上幾天不練習也會很快遺忘。
所以家長們可以幫孩子安排好每天練習的時間,少練些時間每天都練習20-30分鐘好過一次性練一兩個小時。
把握好父母的态度和孩子練琴的習慣就能幫助孩子克服對練琴的抵觸,即使是國慶假期,也能順利度過啦!
要知道周傑倫、林俊傑甚至是國際鋼琴巨星郎朗也有被父母嚴厲管教練琴的時刻,我們不需要孩子也長成大師,而是透過學琴這件事擁有感知音樂的能力,擁有堅韌的品質,不怕困難的精神,以及正确的學習習慣,這些品質和習慣都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