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陽漢代石刻圖案

南陽漢代石刻圖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2:21:59

南陽漢代石刻圖案?龍騰南陽訊近年來,随着南陽一系列重大考古的新發現,一次次國家級學術讨論會的召開,一批批國際國内文化專家、考古學者踏足,南陽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神秘面紗,正在一層層被揭開圍繞王子朝奔楚事件中“不見冢”的發掘和研究,黃山遺址中神秘的“大王”考古,神秘的天書“岩石文”的試讀,成為“文明在宛”和“文明核心區”的三足之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陽漢代石刻圖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南陽漢代石刻圖案(南陽岩石文岩畫)1

南陽漢代石刻圖案

龍騰南陽訊近年來,随着南陽一系列重大考古的新發現,一次次國家級學術讨論會的召開,一批批國際國内文化專家、考古學者踏足,南陽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神秘面紗,正在一層層被揭開。圍繞王子朝奔楚事件中“不見冢”的發掘和研究,黃山遺址中神秘的“大王”考古,神秘的天書“岩石文”的試讀,成為“文明在宛”和“文明核心區”的三足之勢。

特别是中國先秦史學會古文明研究與保護中心的成立,讓一大批有見解、有思想、有學識的專家,如蜂親蜜,智慧歸巢,筆耕不辍,發表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文章,筆者雖才疏學淺,不敢妄言狂語,但在這股強大的學術潮流推動下,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成此拙文,也希望為南陽古文明的研究添一根柴,注一滴水,盡一份力。

南陽岩石文裡的“碾盤玉璧”及其早期功能

南陽岩石文(岩畫)是人類文明初期的曆史畫卷和刻劃在岩石上的鮮活“史書”。從此種意義上來講,南陽岩石文既是遠古先民的曆史記憶,又是中原地區的文化之根。生活在這裡的先民,用最原始、最質樸的石刻語言,通過岩石這種載體來表達心聲,交流思想,記述事件,訴求願望。因此,南陽岩石文被譽“神秘的天書”。

璧的曆史非常悠久,早期的形狀,已無從考究,但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6000年以上的曆史。新石器時期的玉璧形制無定式,多光素無紋,少數有谷紋、蒲文等裝飾,顯示了簡約質樸的特點,表現出原始狀态的樸拙美。《周禮·春宮·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虎禮西方,以玄黃禮北方。”玉璧作為承載文化、思想、精神、情感和身份的載體,不僅是厚葬制度的器物,而且還被統治階級用于祭祀和禮儀,在中國古代社會意識形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鄒衡先生在《試論夏文化》①中認為,猶如周禮繼承商禮和商禮繼承夏禮一樣,夏禮可能是繼承虞禮而來的,正式提出了虞禮的概念。總之,在夏禮前已有了更早的禮的初級形态,應當是無疑的。《左傳》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先民把祭祀活動看的相當重要,由于對自然缺少科學的認識,以至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自然神靈、災害瘟疫、生殖崇拜,都當做了祭祀對象。玉璧是中國玉文化中重要的禮器之一,早期的玉璧充滿神秘感,主要被作為禮器和用作葬玉。後來随着玉文化内涵的不斷豐富和發展,玉璧逐漸沖破了神秘色彩,向世俗化發展,進而演變為佩玉、禮儀饋贈品和陳設裝飾品。

對于玉璧産生的源起,目前還沒有較為統一的說法,但從事物發展繼承的規律看,南陽碾盤岩狀玉璧或為早期的石璧。玉璧狀石碾盤岩石文,就其作用上來說,主要是用于祭祀的,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祭祀活動總要在某些地點舉行,但早期的祭祀沒有固定的場所,随時随地均可祭獻。随着祭祀規範化,逐步出現了固定的場所。最初的祭祀場所是比較簡單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平地,或在河邊。後來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便修建了神廟或祭壇。古人認為,最重要的祭祀,其祭祀場所反而最質樸,往往不用封土作壇,早期隻把一塊平地掃除幹淨即可祭祀,古人稱之為“墠”。《禮記·禮器》②稱:“至敬不壇,掃地而祭。”《禮記·祭法》③說:“除地為墠。”方城的大碾盤狀岩畫(岩石文)有在丘陵下的,有在水邊的,有在平地的,也說明了這一點。

碾盤狀玉璧:通天地祈神靈,宗教原史的萌芽

《史記·貨殖列傳》載:“颍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南陽所發現的岩石文内容豐富,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雕刻之精實屬罕見,是爻窩岩石文(岩畫)的最主要區域。在生産力低下的中國早期社會,制作這些岩石文,顯然不是短時間和一般力量所能為。特别是在巨石之上,先進行修整打磨,然後進行雕刻,反映了先民在制作時不惜資财,用心良苦的一面,同時也說明南陽岩石文在先民心中的神聖地位。

南陽岩石文在制作上因石就勢,直接在岩石上研磨、刻劃、雕鑿,從外形上劃分,可分為線條型、凹穴型、溝槽型、圓雕型等形狀;從藝術表現形式上劃分,可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具象的内容占比例很小,包括生殖崇拜、禽獸、腳印等。大量存在的是抽象的,主要為圓形凹穴、方形凹穴、溝槽、網格、米格、圓碾盤等。另外,在部分鄉鎮發現有史前巨石支石遺存。凹穴岩石文直徑通常在3厘米至50厘米,深度0.5厘米至45厘米,以組成圖案排列為主;也有少部分大的凹穴,直徑在45厘米左右,為圓形圜底,研磨而成。凹穴岩石文既有規則排列的,也有不規則排列的,12穴以下的凹穴組成較少,12穴以上的較多,構成了南陽岩石文的基本面貌。

南陽市區發現的這些石碾盤岩石文(岩畫)的制作,首先要選石,選擇的石頭大都在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便于研磨、利于聚集的地方。其次是對巨石進行圓形加工,在直徑2至3米的大石頭上進行打磨,根據需要把石頭做成圓形狀。其三是要在大石頭的圓心部位研磨一個直徑20厘米左右的凹穴,再在圓身上制作一些直徑3至4厘米的小凹穴。在生産力低下的時代,要制作成這樣的碾盤狀岩畫(岩石文),創作者不知要經過何種的艱辛勞作,也不知其内心要充滿多麼豐沛的精神動力和強烈的創作沖動。

南陽發現的典型碾盤狀岩畫(岩石文)基本情況如下:

1.方城縣古莊店鄉一裡坡岩畫(岩石文)。位于古莊店鄉韓崗行政村一裡坡自然村吐霧山下,直徑3.5米,中孔直徑30厘米,岩石上有大小凹穴、溝槽。

2.方城縣清河鄉觀音台岩畫(岩石文)。位于清河鄉楊莊行政村觀音台自然村古河道邊,直徑2.2米,中孔直徑17厘米,上布凹穴。

3.方城縣清河鄉後崔莊岩畫(岩石文)。位于清河鄉豁口行政村後崔莊自然村古河道邊,直徑1.3米,中孔直徑17厘米,上布凹穴。

4.南陽市鴨河工區皇路店鎮楊寨村柳樹溝岩畫(岩石文)。直徑2.6米,中孔直徑30厘米,上分布凹穴形岩畫,風化嚴重。

5.南陽市鴨河工區皇路店鎮楊寨村柳樹溝岩畫(岩石文)。直徑2.7米,無中孔,分部大量凹穴形岩畫及燈籠形溝槽,其中最大的一組岩畫為22穴。

璧,古代的一種器物名。《說文》中是這樣解釋“璧”字的:“瑞玉,圓器也。”《爾雅·釋器》④中指出:“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于孔者名璧。”這裡把璧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以上便是璧。

南陽碾盤狀岩石文(岩畫)和玉璧的相同之處在于:

1.從材質上看,都是以石頭為載體,進行加工打磨制作方法一緻。

2.從形狀上看,都是圓形、空心。

3.從作用上看,都是以祭祀為主,且主要表現的是通天禮天功能。

4.從事物發展規律上看,與早期玉璧有時間上的交叉,但更粗曠、更原始,比原始玉璧更早、更樸實,明顯帶有事物發展的傳承性。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岩畫專家湯惠生先生多次在方城實地考察後認為:方城玉璧狀石碾盤為我們揭示了凹穴岩畫的功能,就是要通天地。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岩畫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陳兆複先生在考察方城後說:方城岩畫基本上都跟祭祀有關,把中國文明的階段更具體化了。河南省石刻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蔡全法先生說:這是在一種宗教思想支配下去做的一些岩畫,像那種玉璧凹穴,實際上就是人們有願望去祈求上天那些神靈。另外,方城還邀請了中國岩畫研究中心主任張亞莎教授,甯夏岩畫研究中心喬華主任,岩畫學博士、教授楊超等一批在國内外有影響的岩畫專家、文博研究員到方城考察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都是驚人的一緻,那就是方城的石碾盤岩畫(岩石文)與祭祀、宗教通天有關。

南陽岩石文或産生于新舊石器的交替階段南陽岩石文(岩畫),出現時間可能在新舊石器的交替階段。此時,磨制石器的出現,陶器的發明,原始農業的興起,極大地豐富了生産資料,提高了生産力,人類社會由此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開始定居生活,有了族群和一定的活動區域,人們在生産和勞動中關系更加需要密切配合,思想交流更加頻繁,出現了原始信仰、語言和原始藝術、原始音樂、原始繪畫、原始雕塑、原始文字、原始宗教、原始禮儀。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感情、記事祭祀的岩石文也應運而生、流傳至今,為我們留下了人類曆史文明的千古之謎。

①鄒衡:《試論夏代文化》,見《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頁。

②《禮記·禮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頁。

③《禮記·法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54頁。

④郭璞:《爾雅》,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9頁。⑦6

李迎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