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糧油産品成為熱銷的年貨—
離不開精米面 全谷物受歡迎
本報記者 劉 慧
春節臨近,消費者線上線下采購年貨忙,糧油産品成為最熱銷的年貨之一。目前糧油市場供應是否充足,糧油産品質量是否安全,能否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新聞發言人秦玉雲表示,當前我國糧食庫存處于較高水平,各地有關企業要加強糧源調動,确保市場糧源供給充足,增加名、優、特、新産品投放,更好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确保人們過上一個安定祥和的春節。
打造“中國好糧油”品牌
在北京西三環航天橋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糧油貨架上,各種品牌的米面油産品擺得滿滿當當,粗略估計有二三十個品牌、上百種産品,一斤大米、面粉價格從四五元到十幾元以上不等。家住北京豐台區的武慶玲女士說,家裡一般都會采購品牌糧油産品,價格雖然貴些,但品質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膳食結構由數量溫飽型向質量營養型轉變,對糧食産品多樣化、優質化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适應糧食消費群體、消費觀念、消費方式變化,近年來,我國推動糧食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着力打造惠及城鄉居民的優質健康糧油産品供應體系,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适銷對路的優質糧油品種,為消費者提供品種豐富、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的糧油産品,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多元化、定制化消費需求;擴大“放心糧油”覆蓋面,積極發展主食産業化;大力推進“綠色全谷物口糧工程”,催生新消費,培育新需求。
“近幾年我們适應消費需求變化,生産的面粉品種越來越多樣化,積極做精做細做有特色的産品。”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五星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新良說。目前國内市場糧油産品品類多樣化、市場細分化持續加速,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等專用粉以及營養強化面粉、綠色面粉、預混合粉等産品類型不斷豐富,專用面粉産量已達到面粉總産量的約30%。大米加工企業通過香氣固化和營養強化提升大米适口性和功能性,并細分壽司米、低糖米、高鋅米、高锶米、生态米等新品類。燕麥、荞麥和豆類等食品也紛紛搶占市場。
不過,優質糧油産品供給不足仍然是我國糧食産業發展的一大短闆。為了補強短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打造“中國好糧油”品牌,全國湧現出一大批省級區域品牌、地市區域特色品牌、企業品牌和産品品牌,四位一體的品牌建設體系逐步形成,品牌集群效應逐漸顯現。根據中國糧油學會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好糧油”産品236個,其中大米産品83個、小麥粉産品64個、食用植物油産品61個、挂面産品17個、雜糧雜豆産品11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翟江臨表示,“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是惠農利民的民生工程,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的有效舉措,有力推動“中國飯碗”穩中向優,讓飯碗裡裝上更多“優質糧”,切實提高優質糧油産品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不要過度追求精米白面
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以谷物為主,但随着消費水平提升,消費者又陷入了過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飲食誤區,精米白面在國内市場供應仍然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我國居民全谷物及雜糧攝入嚴重不足,成人每天攝入的全谷物及雜糧不足20%。當前亟需推動消費觀念轉變,引導消費者逐步走出過度追求精米白面的飲食誤區,在追求“吃得好”的同時,更加重視“吃得營養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谷物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重要食物來源。根據加工程度不同,谷物可分為全谷物和精制谷物。“谷物過度加工導緻B族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大量損失,長期食用精米白面可導緻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甚至導緻維生素缺乏病,還容易導緻體重或體脂率超标,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孫輝說。
家住北京昌平區的吳雁濤女士十分注重養生,她告訴記者,平時主要購買糙米、小米、玉米、全麥粉、燕麥、薏米以及豆類全谷物糧食。增加全谷物攝入量,有利于降低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等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發病風險,并且不容易發胖,該理念受到像吳雁濤這樣注重養生的人士認可。随着人們對營養健康的更加重視,全谷物食品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已建立涵蓋烘焙類、蒸煮類、沖調類、油炸類、發酵類等種類的全谷物食品生産體系,以全麥面包和全麥餅幹為代表的産品市場成長迅速。
有專家認為,全谷物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但也要因人而異,全谷物中的膳食纖維尤其是不溶性膳食纖維不容易消化,對消化道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和青少年等消費群體并不友好。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攝入全谷物可能引起病竈處疼痛或出血。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應該降低全谷物攝入比例。免疫力低下者如長期攝入大量全谷物,可能導緻營養不良,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幼兒和青少年長期食用全谷物食物,會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不利于生長發育。
“全谷物食品口感較差,消費者接受程度比較低,是全谷物食品推廣的一大瓶頸。當務之急是要解決怎麼把全谷物食品做得好吃,讓消費者吃得愉悅。這樣才有利于全谷物食品的推廣。”孫輝說。
守住糧食“吃得安全”底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有的人追求吃得好、吃得有營養、吃得愉悅,有的人更重視吃得飽、吃得安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保證吃得安全是底線。”孫輝說。
2021年我國糧食生産獲得“十八連豐”并實現高位增産,糧食産量連續七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格局并未改變,追求糧食數量安全仍然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明确提出今年糧食産量要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在追求糧食數量安全的同時,不能忽略糧食質量安全,要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在數量安全的前提下兼顧質量安全,不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孫輝說。
“作為一家大米加工企業,市場需求是我們開發産品和加工生産的羅盤。為了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我們構建從田間到地頭的全産業鍊經營模式,生産出更多更好的優質大米。”武漢興正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正生說。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為糧食産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司長錢毅表示,“十四五”時期,為了讓百姓“米袋子”多裝優質糧,吃上更多“中國好糧油”,要統籌開展糧食綠色倉儲、品種品質品牌、質量追溯、機械裝備、應急保障能力、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新增高标準糧倉倉容2000萬噸,形成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糧食龍頭骨幹企業和具有市場競争力的知名糧油品牌,優質糧食增加量年均增長10%以上,加快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