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自誕生以來,一直是中國被研究最多的一部小說,而關于其作者到底是誰,也是一直争議不斷,《紅樓夢》首部印刷版本程甲本的整理者之一程偉元當時就不知道作者是誰,隻知道書内提到曹雪芹改寫過:
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内記雪芹曹先生删改數過。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金,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隻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隻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撼。不妄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年以來,僅積有廿餘卷。一日偶與鼓擔上得十餘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起前後起伏,尚屬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複為镌闆,以公同好,紅樓全書始自是告成。書成,因并志其緣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為快者欤?
《紅樓夢》最早印刷版本——程甲本
正如程偉元所言,《紅樓夢》前80回早已有手抄本傳世,且基本内容是一樣的,而後40回是分别偶然得到的,其實不能确定是不是一個作者;所以,對于《紅樓夢》作者是誰這個問題,其實是不能籠統回答的,而是要拆開成兩個問題——前80回作者和後40回作者分别是誰?
前80回的作者,自胡适以來,紅學界主流就公認是曹雪芹,且曹雪芹的身世也基本被考證出來了;至于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如戴不凡等認為的作者是石兄或吳梅村等就證據不足了,部分人提出的人選,更完全是不講證據和邏輯嘩衆取寵的結果,不值一駁。
冒辟疆和吳梅村都不是《紅樓夢》作者新提出的《紅樓夢》作者,值得一駁的是所謂冒辟疆和吳梅村。
如臯的冒廉泉不是什麼紅學家,不過他自稱和冒辟疆同宗,他提出了四點理由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明末大才子冒辟疆。
- 一是因為寫作方式是明朝時期的;
- 二是因為林黛玉與冒辟疆的賢内助董小宛異常相似;
- 三是因為大觀園與冒辟疆的居住地水繪園極為相似;
- 四是冒辟疆本人是個石頭癡,臨死時都惦記着自己的石頭,而《紅樓夢》最初的名字就是《石頭記》。
乍一看,他這些理由都像那麼回事,但其實沒有一條硬核證據。我們僅舉兩條:
- 《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指着史湘雲說:“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她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續琵琶》是曹寅寫的劇本,問世于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而冒辟疆病逝于公元1693年,冒辟疆怎能把他去世10年後的作品寫進《紅樓夢》?
- 冒辟疆不是無名文人,而是交友廣闊的名人,他的生平事迹很容易查找,如果他當年真的創作了《紅樓夢》這樣的長篇大作,那麼他自己理應留下記錄,或至少有他的同時代親朋好友會留下記錄,然而冒廉泉找不出一段文字來佐證。
所以,冒辟疆說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撫順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傅波和撫順市地方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鐘長山抛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紅樓夢》的真正(原創)作者叫吳梅村,曹雪芹隻是《紅樓夢》前80回的重要增删、編修者。
這是因為據說在《癸酉本》第一回的回前,煞有介事地有這樣的一條批語: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後面多出一段:此書本系吳氏梅村舊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風月寶鑒,故事倒也完備,隻是未加潤飾稍嫌枯索,吳氏臨終托諸友保存,閑置幾十載,有先人幾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時,吾受命增删此書莫使吳本空置,後回雖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漢唐黃巾赤眉史事,因不幹涉朝政故抄錄修之,另改名石頭記。】
其實,《癸酉本》早已被證實是僞造的,這裡的所謂證據其實也就不值一駁了。
- 證據一:第二十一回。提到了《莊子因》這部著作,經查,此書是1688年林雲銘(1628~1697)編撰的一部注解《莊子》的著作。而吳偉業(号梅村,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早在1672年就死了,死的時候還沒有這本書呢!
- 證據二:第五十三回。……上懸一塊匾,寫着是“賈氏宗祠”四個字,旁書“衍聖公孔繼宗書”。經查,孔繼宗是虛構的,但在1696-1719年之間,也就是胤禛的執政期間。孔子第六十九代嫡孫名孔繼濩(音護),字體和,号純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十三歲早逝。1735年,雍正追贈孔繼濩為第六十九代衍聖公,所以《紅樓夢》成書時間,隻能在1735年以後!此時吳梅村早已去世。
後40回的作者,胡适曾考證是高颚,其主要依據是高颚的親戚張問陶所著《贈高蘭墅同年》詩有一條“注”:“傳奇《紅樓夢》八十回以後俱蘭墅所補。”再加之《紅樓夢》首版印刷版本程甲本及其後的程乙本為高颚所整理,所以胡适得出了這一結論。當然,這個結論是有争議的,首先高颚本人從未說自己是後40回作者;其次,“補”字不能确定就是指高颚寫了後40回,也可以是指他把收來的那部分不完全的手稿修補好了。
近期,國内最具權威的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版《紅樓夢》就将作者署名由延續了數十年的“曹雪芹、高鹗著”,改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鹗整理”,這也在近期引發了一波熱議。實際上,目前也不能認為這個署名就是最後的定案,它也隻代表了部分紅學專家的觀點。
也就是說,目前國内紅學界主流其實對《紅樓夢》前80回作者是沒有争議的,但好做翻案文章是我們文學界的傳統,互聯網上更是充斥着《紅樓夢》作者不是曹雪芹的論調,為了回擊這些言論,我們還是有必要把《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就是曹雪芹的論據再列出來給大家看看,這方面的證據可分為幾部分:《紅樓夢》的文本内證、脂批和乾嘉之際多位人士的記錄。
《紅樓夢》文本内證: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将《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别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拟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删,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 式 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 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并題一絕雲: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這段文字其實是以隐晦的筆法自述《紅樓夢》的創作過程,即由《石頭記》發展為《情僧錄》《風月寶鑒》《紅樓夢》,最後為《金陵十二钗》,當然脂硯齋最後又将名字定為《石頭記》。但有些人就是不體會文章的内在意思,而非要根據字面意思說作者是石兄,曹雪芹隻是整理者。對這種智商欠費或裝睡的人,我們就沒必要去争論了。
脂批:
1、 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第一回)2、甲戌眉批:若雲雪芹披閱增删,然後(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後文如此者不少。這正是作者用畫 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第一回)3、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癞頭和尚何!怅怅!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淚筆。(第一回)4、甲戌雙行夾批:隻此一詩便妙極!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餘自謂評書非關評詩也。(第二回)5、甲戌眉批:以自古未聞之奇語,故寫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書中大調侃寓意處。蓋作者實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閨閣庭帏之傳。(第二回)6、甲戌:“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的是安富尊榮坐享人不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甲戌眉批:此回隻十頁,因删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靖本:此回可卿夢阿鳳,作者大有深意,惜已為末世,奈何奈何!賈珍雖奢淫,豈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後恣意,足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 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遺簪”、“更 衣”諸文,是以此回隻十頁,删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第十三回)7、庚辰眉批: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隻剩朽物一枚,甯不悲乎!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别去,今丁亥夏隻剩朽物一枚,甯不痛殺!(第二十二回)8、庚辰: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歎歎!丁亥夏。 畸笏。(第二十二回)9、庚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第七十五回)
以上文字都由批者脂硯齋指明了作者就是曹雪芹,而批者脂硯齋的權威性是不用懷疑的,因為這本書他一直就是最後的整理者。而經本人考證的結果,脂硯齋其實就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具體考證放在下一篇。)。
乾隆嘉慶間人關于作者的記載:
1,随園詩話卷二(節錄)
(清)袁枚
康熙間,曹(練)[楝)亭為江甯織造,每出,擁八驺,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辍。人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與江甯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豔。我齋題雲:“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威儀棣棣若山河,應把風流奪绮羅。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時偏少默時多。”
2,桦葉述聞(節錄)
(清)西清
《紅樓夢》始出,家置一編,皆曰此曹雪芹書;而曹雪芹何許人,不盡知也。雪芹名沾,漢軍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間名士,累官通政。為織造時,雪芹随任,故繁華聲色,閱曆者深,然竟坎躁半生以死。宗室慰齋(名敦敏)、敬亭與雪芹善。愁齋詩:"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風月憶繁華。"敬亭詩:"勸君莫彈食客俠,勸君莫〈扣〉〔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兩詩畫出雪芹矣。
(鄧之誠《骨董瑣記》卷八引,據195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骨董瑣記全編》本)
3,棗窗閑筆(節錄)
(清)裕瑞
後紅樓夢書後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與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漢軍人,亦不知其隸何族。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緻。聞袁簡齋家随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約在康熙年間。書中所稱大觀園,蓋假托此園耳。其先人曾為江甯織造,頗裕,又與平郡王府姻戚往來。書中所托諸邸甚多,皆不可考,……又聞其嘗作戲語雲;“若有人欲快睹我書,不難,惟日以南酒燒鴨享我,我即為之作書”雲。
(據《棗窗閑筆》稿本)
《棗窗閑筆》稿本曾有人懷疑不是裕瑞親筆,但經後人考證,其為裕瑞親筆無疑,見高樹偉的《裕瑞<棗窗閑筆>新考》。
4,夢癡說夢(節錄)
(清)夢癡學人
《紅樓夢》一書,作自曹雪芹先生。先生系内務府漢軍正白旗人,江甯織造曹〈練〉(楝)亭公子。嘉慶初年,此書始盛行。嗣後遍于海内,家家喜聞,處處争購。……不通文墨,是吾鄉本來面目。……著《紅樓夢》者,吾鄉人也。
(據清光緒十三年刊本)
5,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
(清)永忠
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
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寶玉兩情癡,兒女閨房笑語私。
三寸柔毫能寫盡,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來心底複心頭,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時七竅鑿,争教天不賦窮愁!
(《延芬堂集》底稿殘本,錄自吳恩裕《有關曹雪芹十種》的插圖,據1963年中華書局印本
6,一亭考古雜記(節錄)
(清)毛慶臻
乾隆八旬盛典後,京闆《紅樓夢》流行江浙,每部數十金。緻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兩。其書較《金瓶梅》愈奇愈熱,巧于不露、,士夫愛玩鼓掌。傳人閨閣,毫無避忌。作俑者曹雪芹,漢軍舉人也。由是《後夢》、《續夢》《複夢》、《翻夢》,新書叠出,詩牌酒令,鬥勝一。時。然人陰界者,每傳地獄治雪芹甚苦,人亦不恤。蓋其誘壞身心性命者,業力甚大,與佛經之升天堂,正作反對。嘉慶癸酉,以林清逆案,牽都司曹某,淩遲覆族,乃漢軍雪芹家也。餘始驚其叛逆隐情,乃天報以陰律耳。傷風教者,罪安逃哉!然若狂者今亦少衰矣。更得潘順之、補之昆仲,汪杏春、嶺梅叔侄等,捐赀收毀,請示永禁,功德不小。然散播何能止息,莫若聚此淫書,移送海外,以答其鴉煙流毒之意,庶合古人屏諸遠方,似亦陰符長策也。
(據清光緒十七年石印本)
7,绛蘅秋傳奇序(節錄)
(清)許兆桂
乾隆庚戌秋,餘至都門,詹事羅碧泉告餘曰:“近有《紅樓夢》,其知之乎?雖野史,殊可觀也。”維時都人竟稱之以為才。餘視之,則所有景物,皆南人目中意中語,頗大類大都。既至金陵,乃知作者曹雪芹為故包衣後,留住于南,心慕大都,曾與随園先生遊,而生長于南,則言亦南。
(吳蘭征《绛蘅秋傳奇》,清嘉慶十一年撫秋樓刊本,據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七章轉錄)
8,庸閑齋筆記(節錄)
(清)陳其元
卷八
此書乃康熙年間江甯織造曹〈練〉[楝]亭之子雪芹所撰。〈練〉[楝]亭在官有賢聲,與江甯知府陳鵬年素不相得,及陳被陷,乃密疏薦之,人尤以為賢。至嘉慶年間,其曾孫曹勳,以貧故,人林清天理教。林為逆,勳被誅,覆其宗。世以為撰是書之果報焉;
(據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9,寄懷曹雪芹(沾)
(清)敦誠
少陵昔贈曹将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将軍後,于今環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裈。
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接罱倒著容君傲,高談雄辯虱手扪。
感時思君不相見,薊門落日松亭樽。 (時餘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铗,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四松堂集》稿本卷上,據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七章轉錄,197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印增訂本)
《紅樓夢》資料彚編(一粟)編者按:(《四松堂詩鈔》抄本,無自注,“且著”作“時著”,“虱手扪”作“手虱扪”。《四松堂集》嘉慶刊本卷一,“破籬樊”作“披樊籬”。鐵保《熙朝雅頌集》首集卷二十六收此,無自注,“君又無乃”作“嗟君或亦”,“久已覺”作“久已絕”,“破籬樊”作“披樊籬”。
10,題紅樓夢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甯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之随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餘見其鈔本焉)
(清)富察明義
佳園結構類天成,快綠怡紅别樣名。長檻曲欄随處有,春風秋月總關情。
怡紅院裡鬥嬌娥,娣娣姨姨笑語和。天氣不寒還不暖,瞳嚨日影入簾多。
潇湘别院晚沉沉,聞道多情複病心。悄向花陰尋侍女,問他曾否淚沾襟。
追随小蝶過牆來,忽見叢花無數開。盡力一頭還雨把,扇纨遺卻在蒼苔。
侍兒枉自費疑猜,淚未全收笑又開。三尺玉羅為手帕,無端擲去複抛來。
晚歸薄醉帽顔欹,錯認猧兒喚玉狸。忽向内房聞語笑,強采燈下一回嬉。
紅樓春夢好模糊,不記金钗正幅圖。往事風流真一瞬,題詩赢得靜工夫。
簾栊悄悄控金鈎,不識多人何處遊。留得小紅獨坐在,笑教開鏡與梳頭。
紅羅繡缬束纖腰,一夜春眠魂夢嬌。曉起自驚還自笑,被他偷換綠雲绡。
人戶愁驚座上人,悄來階下慢逡巡。分明窗紙兩擋影,笑語紛絮聽不真。
可奈金殘玉正愁,淚痕無盡笑何由。忽然妙想傳奇語,博得多情一轉眸。
小葉荷羹玉手将,诒他無味要他嘗。碗邊誤落唇紅印,便覺新添異樣香。
拔取金钗當酒籌,大家今夜極綢缪。醉倚公子懷中睡,明日相看笑不休。
病容愈覺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慰言今日較差些。
威儀棣棣若山河,還把風流奪绮羅。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時偏少默時多。
生小金閨性自嬌,可堪磨折幾多霄。芙蓉吹斷秋風狠,新诔空成何處招。
錦衣公子茁蘭芽,紅粉佳人未破瓜。少小不妨伺室榻,夢魂多個帳兒紗。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疴續紅絲?
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總使能言亦枉然。
馔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青蛾紅粉歸何處?慚愧當年石季倫。
(《綠煙瑣窗集》七言絕句,據1955年文學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以上10人都是乾隆嘉慶年間人士,他們都直接間接地證明了《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任何要否定曹雪芹著作權的人,也必須先将以上證據駁倒才行。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戴不凡等所謂認為曹雪芹著作權有争議的人,也隻是認為在曹雪芹寫《紅樓夢》之前已經有人寫了一本《風月寶鑒》而已,然而就算承認有這個微小的可能,我們也不能否認曹雪芹是最後的定稿者和主體作品的完成者,這都影響不了曹雪芹的著作權。而客觀地說,從《風月寶鑒》到《紅樓夢》,内容上的增加是非常多的,文字上留下的兩部書的痕迹也是不少的,但絕對是同一個作者,否則你能想象在同一個時期能出現兩個有曹雪芹這樣創作才能的人?所以,《紅樓夢》作者隻能有一個,就是曹雪芹。
結論:《紅樓夢》前八十回的作者就是曹雪芹,他的本名是曹天佑,是曹寅之孫,曹颙之子(相關考證會放在下一篇文章);而《紅樓夢》後40回的作者目前紅學界還沒有公認的結果,可能是曹雪芹本人,也可能是其他無名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