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大三芯插頭或6.3mm三芯插頭(PhoneJack Balance)
1.2、 常用的非平衡信号插頭: A、 大二芯插頭(PhoneJack Unbalance )。
小三芯插頭外觀與大三芯插頭類似隻是體積要比大三芯小。小三芯插頭為三芯,前面說過三芯為平衡信号插頭,但在通常的音響工程中小三芯插頭多用于電腦及便攜式音源(便攜CD / MP3等)的音頻信号輸出用,因此将小三芯插頭歸入非平衡信号插頭之列。
1.3、 Neutrik(紐垂克)音箱插頭(Speakon):
蓮花插頭在視頻系統中主要是模拟視頻信号的輸出、輸入之用,如DVD機視頻(圖像)輸出/小型投影機的視頻(圖像)輸入;BNC或Q9插頭主要使用在模拟視頻的輸出、輸入,如部分視頻矩陣的輸入、輸出 / 大型投影機的視頻輸入(分量視頻)/ 專業監視器的視頻輸入。蓮花插頭和BNC插頭在視頻系統中的作用是相同的隻是接口形式不同。 視頻連接插頭中還用一種電腦視頻信号用的VGA插頭。接口形狀為梯形15針,分公、母插頭,公頭為帶針,木頭為帶孔。實物請參照電腦主機及顯示器連接線插頭。2、 常用的音頻頻線材: 音頻線材有話筒線(音頻連接線)、音頻信号纜和音箱線: A、 話筒線
話筒線為二芯帶屏蔽(按嚴格要求應芯及屏蔽應為無氧銅材質),每芯為若幹細銅絲的結構。通常由兩芯、每芯的護套層、抗拉棉紗填充物、屏蔽層及外層橡膠護套層組成。話筒線外部橡膠護套層通常為黑色,也有紅、黃、藍、綠等不同顔色。屏蔽層分為纏繞和編制兩種,纏繞為屏蔽層纏繞在兩芯及棉紗填充物外部,編制為屏蔽層按照"網狀"結構纏繞在兩芯及棉紗填充物外部。編制屏蔽話筒線比纏繞屏蔽話筒線從物理角度來講抗幹擾能力要好同時價格也稍貴一些。話筒線也可作設備之間的連接,但成本較高建議連接設備時使用音頻連接線。B、 音頻連接線
音頻連接線同樣是二芯帶屏蔽結構與話筒線類似。兩個芯和屏蔽層為銅質鍍錫外觀為銀白色。音頻連接線無棉紗填充物抗拉強度差所以很少用于話筒的連接,在特殊情況下可作短距離臨時連接話筒用。通常在音頻工程中機櫃内部的設備連接采用音頻連接線,因為音頻連接線比話筒線細一些方便機櫃内部線材的捆紮,捆紮後比較漂亮且成本比話筒線低。C、 音頻信号纜
音頻信号纜其實就是若幹根音頻連接線組合在一根纜線中。因内部音頻連接線的數量不同所以有4、8、12、24等路數之分。音頻信号纜的重量較大,通常纜的内部有一根鋼絲來增加抗拉強度。音頻信号纜多用于現場演出中周邊設備與功放的信号傳輸連接,音響工程中控制室至舞台的信号連接。D、 音箱線
音箱線從外觀來說有護套音箱線、金銀線之分,護套線根據外層護套和使用場合的不同又有橡套音箱線和塑套音箱線等;金銀音箱線通常為透明或半透明護套包裹金色和音色的銅質線芯因此俗稱"金銀線",也有兩根芯為同色的但在一根芯的外層護套上通常印有文字以便對兩根芯進行區分。總之,音箱線最基本為兩根各自帶有護套的銅質線材。音箱線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還有多芯的音箱線如四芯音箱線。音箱線還有截面積的不同,也就是銅芯粗細不同,如1平方、2平方、4平方等。截面積越大的音箱線傳輸信号時功率損失越小。
3、 線材的制作: 線材制作有音頻線材和視頻線材的制作。音頻線材中很多線材的焊接方法是相同的線材也是可以互用的。 線材制作時需要一些常用的工具,下面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電烙鐵和焊錫絲是線材制作不可缺少的工具。音頻接插頭内部多為塑膠絕緣材料,雖然具有一定的防高溫特性但為保證焊接的質量電烙鐵通常選擇30W功率的産品。功率過低不易融化焊錫絲,功率過高容易燙壞接插頭内部的塑膠絕緣材料。焊錫絲通常選用含錫量在67%以上的。現在的焊錫絲多為帶松香的焊錫絲,如焊錫不帶松香在焊接時焊接點不易粘錫,建議在焊接時使用松香或焊錫膏。
小一字改錐常用于音箱插頭與音箱線時的連接。音箱插頭内大多數采用"一字"頭的螺絲來固定音箱線。 音頻插頭有平衡和非平衡之分,與之相應焊接好的線材同樣也有平衡信号用線材和非平衡信号用線材的區分。平衡信号線材包括:卡侬線(公對母、公對公、母對母、)、卡侬(公、母)對大三芯、大三芯對大三芯;非平衡信号用線材包括:大二芯對大二芯、蓮花對蓮花、大二芯對蓮花。平衡與非平衡插頭也可在一根線材上使用,即平衡信号轉非平衡信号用線材如:卡侬(公、母)對蓮花或大二芯插頭,大三芯對蓮花或大二芯插頭。總之,一根線材的兩端均為平衡信号插頭那麼就是平衡信号用線材,兩端均為非平衡信号插頭就是非平衡信号線材。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信号平衡與否并不取決與插頭和線材而是取決設備是否采用平衡或非平衡的形式輸入和輸出信号,我可以從設備背闆的輸入和輸出接口來了解該設備是采用什麼輸入、輸出方式:卡侬及大三芯輸入、輸出的設備為平衡輸入、輸出方式,大二芯及蓮花頭輸入、輸出的設備為非平衡輸入輸出方式。這一點請初學者一定要記牢不能混淆。下面列舉幾種接口圖形供參照:
3.1、 卡侬(平衡)線的制作:卡侬線常用于話筒與調音台;調音台主輸出與周邊設備(如均衡器、分頻器、音箱控制器);周邊設備(均衡器)、分配器或音箱控制器與功放的連接,總之用于卡侬輸出、輸入設備之間的連接。卡侬輸入、輸出的音響設備(圖1)輸出信号端為"卡侬公座"(與母頭連接),輸入信号端為"卡侬母座"(與公頭連接),因此設備連接用的卡侬線為一頭為"卡侬公頭"另一頭為"卡侬母頭"的話筒線或音頻連接線。下面以話筒線為例制作一根卡侬線。
A、 剝線:在剝線前請将電烙鐵通電使之升溫。先選擇一根話筒線用偏口鉗在距離一端約2.5厘米處剝去外層橡膠護套層、撥開屏蔽層、去除棉紗填充物(音頻連接線無棉紗填充物),隻留下帶護套層的兩芯及屏蔽層(圖2)。再用剝線鉗或偏口鉗在距每根芯的0.5厘米處刨去每根芯線的護套層露出銅質内芯,再用手将屏蔽層擰紮結實(圖3)。
B、 線材粘錫:用電烙鐵沾焊錫塗抹在線材的銅質兩芯和屏蔽層,屏蔽層塗抹的焊錫與兩芯一樣即可(圖4)。
C、 拆卡侬頭、粘錫: 将粘好錫的線材及電烙鐵放置一旁趣出一隻卡侬頭(公、母頭都可以),擰下底蓋、拆掉線卡及外殼取出内芯。用上面的方法在卡侬頭内芯的三個焊接點上粘錫(圖5)。D、 焊接:把卡侬頭的底蓋、線卡套入線材,将"紅色護套的芯"與卡侬内芯上的焊接端"2"焊接;将"白色護套的芯"與卡侬内芯上的焊接端"3"焊接;将"屏蔽層"與卡侬内芯上的焊接端"1"焊接。将焊接好的内芯插入卡侬頭外殼,插緊線卡,擰上底蓋後線材的一端就焊接好了。采用同樣的方法焊接線材另一頭,如以焊接的是"公頭"另一頭就焊接"母頭"。 須注意的是如已焊接好的一端"紅色的芯"焊接的是卡侬内芯的焊接點"2",那麼"紅色的芯"另一端的也應焊接在另一端卡侬内芯的"2"端點上,依此類推。也就是說同一根芯的兩端應焊接在兩個頭的同一焊接點上,卡侬頭内芯的焊接端"1"始終與話筒線或音頻連接線的"屏蔽"焊接在一起(圖6)。注:1、不同廠商生産的話筒線或音頻連接線每芯的護套顔色會不同,本次僅以"紅、白"兩種顔色為例。 2、卡侬頭的三個焊點分别為:"1"屏蔽,"2"平衡信号" "端(熱端),"3"平衡信号"-"端(冷端)。3.2、 大三芯(平衡)線的制作:大三芯頭的線材制作方法從剝線到線材、插頭焊接點粘錫都是和卡侬線的焊接是相同的。要注意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大三芯頭的"1"為平衡信号" "端(熱端),"2"為平衡信号"-"端(冷端),"3"為平衡信号"屏蔽"端(圖7、8)。
由于大二芯和蓮花頭都是兩芯的結構(非平衡),話筒線或音頻連接線包括屏蔽層共有三個芯,因此在刨線時就與卡侬、大三芯(平衡)的線材有所不同。A、 剝線: 選擇适當長度的線材,用偏口鉗或剝線鉗在距一端3厘米處刨去線材的外部橡套層;剪去棉紗填充物(話筒線);将屏蔽層挑起露出芯"1"和芯"2"(圖2)。再用偏口鉗或剝線鉗刨去白色護套芯的白色護套,去除長度與屏蔽層外露的長度相同即可。線材剝好後形成屏蔽層、去除護套層的芯線兩根銅線和一根帶有護套的芯線共計三根線(圖10)。
B、 線材的擰結:線材剝好後将去除護套的芯線和屏蔽層擰結在一起(圖11),擰結時應擰得結實些盡量不要松散。擰結好的線材形成了兩芯的結構。線材擰結的目的是将三芯(兩根芯線和一根屏蔽層)改為兩芯(圖12),以便和兩芯的插頭(大二芯、蓮花頭等)焊接。
C、 線材擰結好後就可以對線材和插頭的焊接點進行粘錫了。 D、 焊接:焊接前請将大二芯和蓮花頭的保護彈簧、底蓋、護套套在線材上,以免焊接好後無法套上插頭的底蓋。具體焊接點位如下(圖13):
焊接平衡轉非平衡線材時一定要注意非平衡端那根芯與屏蔽擰結在一起,如果擰結錯誤線材将無法使用。焊接時卡侬的焊接點"2"(熱端)
對應大二芯的"信号端( 、熱端)"焊接點;卡侬的焊接點"1"、"3"在大二芯端擰結在一起焊接到大二芯的"屏蔽端(-)"(圖14)。3.7、 insert線的制作: 在一套專業音響系統中音頻信号是通過調音台進行混合後分配給其它的周邊處理設備進行各種相關的處理。 通常情況下信号通過平衡的卡侬(MIC)或非平衡的線路(LINE)接口及返回(RETURN,二芯非平衡)接口進入調音台,在調音台混合後再通
過總輸出(ST / L、R / MIX / MAIN)、輔助輸出(AUX SEND)、編組輸出(GROUP OUT)等接口将音頻信号傳送出入。上述接口都是獨立的
輸出或輸入接口,在調音台上還用一種将輸出、輸入集為一身的接口,這種接口旁都有"insert"(讀"因斯特")或"ins"(讀"因斯"
)字樣因此稱之為"insert"或"ins"接口。通過調音台的ins接口我們可以任意給一個或幾個不同的音頻信号進行不同的處理。ins接口為
大三芯接口,從調音台前端信号流程(圖15、16)我們可以很直觀的了解ins接口是怎樣通過大三芯插頭實現輸入和輸出的。
從圖16中可以看到ins接口無插頭時信号無論是從MIC或LINE輸入到調音台後通過增益(GAIN)調節再向後傳送(紅色标線),當大三芯插頭插入後将ins接口内部金屬彈片頂起便形成了斷路。圖17中顯示形成斷路後大三芯的前端将調音台的信号送出給外部設備進行處理,處理設備将處理完畢的信号通過大三芯的中端又返回到調音台中通過增益調節再向後部傳送(紅色标線)。
從圖15、16中可以看出insert線其實就是一根一端為大三芯另一端分成兩個大二芯的線(圖17)。
A、 剝線:insert線大三芯一端的剝線方法其實和制作大三芯線是一樣的,首先選擇一根話筒線用偏口鉗在距離一端約2.5厘米處去除外層橡膠護套層、播開屏蔽層、去除棉紗填充物,隻留下帶護套層的兩芯及屏蔽層(圖2)。用剝線鉗或偏口鉗在距每根芯的0.5厘米處去除每根芯線的護套層露出銅質内芯,再用手将屏蔽層擰紮結實(圖3)。
B、功放的輸出端口和内置分頻全頻音箱的輸入端口均為"NEUTRIK"的線材制作: 這種音箱線的這種很簡單,隻需将刨好的線材按照功放及音箱的标注與"NEUTRIK"頭内的相應點位連接即可。3.10、 視頻線的制作:視頻我們在這裡隻作簡單的講解供大家參考,便于大家在工作中能夠了解一些視頻線材的制作。 視頻插頭通常又蓮花頭和BNC頭,視頻線為單芯帶屏蔽的結構,芯的護套較厚。焊接時隻需将芯焊接在蓮花頭的"信号端",屏蔽焊接在蓮花
頭的"屏蔽端"就可以了。BNC頭和蓮花頭的焊接方法是相同的,隻是接口樣式不同。 音頻線與視頻線的阻抗不,但音頻線可以在短距離内臨時代替視頻線來使用。4、 總結以上我們就音響系統中常用的插頭、線材、線材制作及與之相關的音頻系統知識進行了介紹,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顯得有些不太清觸這是可以
理解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它的規律性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隻要掌握了規律事情就變得清晰了。 首先,制作線材前應考慮好所用的線材、插頭及工具是否齊備;第二就是選擇适當的線材進行剝線了。剝線時注意不要将每芯的護套劃破以免
造成斷路。線材剝完後就可以粘錫焊接了,焊接平衡線材時兩端插頭的"熱端"對"熱端"、"冷端"對"冷端"、"屏蔽端"對應"屏蔽端
"。如果是非平衡線就将線材改成二芯結構,焊接時線材的芯焊接插頭的"信号端( )"、擰結後的芯焊接在插頭的"屏蔽端(-)"。非平
衡轉平衡線材的制作時平衡端按平衡的焊接方法,非平衡端将信号"冷端"與"屏蔽"擰結在一起再焊接;在非平衡端芯線焊接插頭的"信号
端( )"、擰結的芯焊接在插頭的"屏蔽端(-)"。對于音箱線的制作接更簡單了,隻需按照功放和音箱的标示來安裝插頭或擰結在"接線
柱"上就可以了。當然音箱線常見的兩端為"NEUTRIK"插頭的線材制作還是有規律的即"1 "對"1 "、"1-"對"1-"(音箱端請查看标
示),功放的輸出端基本上都是"1 "和"1-"。 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線材在焊接之前請将各插頭的"底蓋"及"套管"套入線材,否則線材焊接完畢後才發現無法安裝底蓋而造成重複工作。
線材制作時還應注意安全,以免被烙鐵燙傷或被工具紮傷。 總之,線材和插頭是設備與設備之間信号傳遞的載體,理解了設備輸出、輸入端口的對應點位後制作線材就很簡單了。希望大家通過介紹能夠
對音頻線材的制作有更多的認識,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