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Moto。
即使當年鐘情于諾基亞的人,想必對這一聲“招呼”也不會感到陌生。在功能機盛行的時候,那時候的摩托羅拉還如日中天,不像現在這樣一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态,守着小衆至極的模塊化手機踽踽獨行,不複當年的領袖模樣。
現在的年輕人對摩托羅拉的印象可能比較淡薄,滿腦子都是蘋果、華為、三星等一衆智能手機品牌,但無論從哪一方面,摩托羅拉都有着更為深厚的曆史底蘊。來,我來給你們數一數:
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便是由摩托羅拉研制而出,在1973年的時候,一名男子在紐約街頭,使用了一台遠比大哥大更笨重的無線電話打出了一通電話,這名男子正是馬丁·庫帕,手中的手機也正是全球第一款手機Dyda TAC 8000X。
我們現在用手機知道3G網絡、4G網絡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5G。按照數字來倒推,在最開始肯定有1G存在,不過那時候1G是模拟信号。說起這個肯定很多人還是雲裡霧裡,但說起使用模拟信号的大哥大,我想即使你沒有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隻要看過那時候的港片應該也不會對這種通訊工具感覺到陌生。而世界上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正是摩托羅拉公司的Cooper博士。
而基本上與大哥大處于同一時期的BP機也是屬于摩托羅拉的“領域”,不說之前的數顯,估計大部分人也都沒啥印象了;後面摩托羅拉推出的漢顯BP機哪一款不是經典?尤其是“大漢顯”,這名兒可是響當當的。
當然,上面我說的是比較熟知的一些,其實早在二戰時期,摩托羅拉便憑借着用于戰場的報話機SCR300名聲大振,随後手提式的對講機SCR-536在戰地通信上大放異彩,當然那時候摩托羅拉還叫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加爾文制造公司),直到1947年才改名Motorola,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名字。
之後的數字手機(2G)時代,摩托羅拉憑借着曆史底蘊,還是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但逐漸被諾基亞等品牌壓制。這裡面有美國争奪第二代通信标準失敗的原因在内,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摩托羅拉自身的原因,由于不肯放棄模式手機帶來的“金礦”,在數字手機的發展上摩托羅拉要慢了半拍。
不過這并不妨礙摩托羅在數字手機上做出經典的産品,在21世紀前幾年諾基亞鼎盛的時候,摩托羅拉也可與“日月争輝”。摩托羅拉的産品線比較多,這次我們收集到了不少摩托羅拉過去的産品,将按照系列為大家進行盤點,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當時比較經濟實惠的C系列,沒有提到的機型,後續有機會我們也會再補上,歡迎後期持續關注或者是其它系列的回顧盤點。至于摩托羅拉稱霸的大哥大和BP機,此前我們也有過專門的文章來介紹,可以移步查閱。
摩托羅拉C300
2002年的手機,那時候大都保持着“小巧精緻”的設計,這裡說的并不是有多麼纖薄,而是整體機身大小就像一個随身聽,放在手裡一隻手就能握個囫囵。其實C系列的誕生屬于摩托羅拉的一種被動選擇,因為當時的T系列已經不能隻靠小巧的外觀來取勝,在2002年初的時候推出了C系列的第一款手機C289,這款手機的七色背光和自錄鈴聲風靡一時,于是C系列就這麼确定下來了,一個靠“個性”的低端系列。
摩托羅拉趁熱打鐵,在當年的11月發布了C300機型。筆者從能找到的資料和僅存的記憶中記得,C300的外包裝就是那時候典型的低端機的包裝盒,簡單的紙盒,裡面是手機、充電器、用戶手冊等等,沒啥特别的。
而我們的主角C300,雖然從參數上來看20mm厚度不太符合它小巧的稱号,不過拿在手裡确實沒有太過明顯的“厚”,應該是整機的體積小巧帶來的“增益”。整機采用銀色配色,不過因為是塑料材質,所以看起來沒有太高的光澤度。鍵盤設計比較特别,流水波浪型的鍵盤非常自然,而且每個案件中間都有一條藍色的(大概,或許是綠色的)透明帶,開啟後鍵盤的光會直接透出來,看着确實比較像流水。
另外,它的上下導航鍵也比較特殊,上大下小,并且由于中間的菜單鍵凸出比較明顯,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下導航鍵按起來非常不習慣,至少對于手指比較粗的筆者來說是這樣的。
C300的最大特殊應該是它的閃燈效果,藍、黃、白三色背光燈可以自己選擇用哪種燈光當做待機背光,共有11種組合方式可以選擇,從屏幕的右側發出,來電或者是受到短信也會有燈效,還可以設定每種等效對應不同的人。
摩托羅拉C350
2003年的檔口,大部分中低價位手機都以黑白屏為主,當時手機雖然都支持2G網絡,但畢竟沒什麼應用,遠沒有現在的網絡世界豐富,用戶對于屏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摩托羅拉C350還是采用了一塊4096色的彩屏,雖然隻有96*65像素的分辨率,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與黑白屏相比,彩屏自然會受到更多的青睐。
鍵盤并沒有增加更多的按鍵,但因為将功能鍵進行了區分設計,所以鍵盤區看上去會更加緊湊。數字按鍵因為采用了棱面設計,所以看上去比較有立體感,實際使用中沒什麼太大的區别,還是那時候數字按鍵常見的不方便,要用手指頭點觸才能精準按鍵。
C350當時有一個問題,就是鈴聲太小,要知道那時候諾基亞的鈴聲和摩托羅拉手機之前的鈴聲可都是廣受好評的,C350這一個問題就容易讓人産生抗拒。不過有人想出了一個方法,用透明膠将揚聲器周圍的那一圈黑色膠體堵上,這樣聲音就會因為反射波與振動波的頻率相近,直接增強鈴聲的音量。
所以說,這天底下最有創造力的,或許就是這麼一戳人吧。
摩托羅拉C359
2003年上半年,摩托羅拉憑借着C350的外觀和不俗的性價比,紅火了好長的一段時間,不過因為外觀顯得比較方正,所以當時男性消費者會更喜歡一些。6月,摩托羅拉趁着C350熱賣之際,推出了主要面向女性消費者的C359。
看到C359的第一眼,你或許會被它的“蝴蝶”造型所吸引。機身頂部的聽筒呈現蝴蝶翅膀造型圍繞着摩托羅拉标志“M”,看上去就像是一隻振翅欲飛的蝴蝶。而鍵盤的功能與也是呈現出相似的造型。整體配色與C350相比顯得素雅了許多,看上去更清新,沒有C350的穩重。
在開機的畫面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蝴蝶飛舞的動畫,如果與C350放在一起,或許就是最早的“情侶機”之一了。
摩托羅拉C511
翻蓋手機是那些年的經典設計,摩托羅拉更是先行者,憑借着Star TAC,摩托羅拉對于“設計”并不會落後于其它品牌。而2004年發布的C511則是一款雙彩色屏翻蓋手機,當然功能這裡也就不介紹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些。
外觀上C511采用了銀翼合金質感的外殼,比較迎合當時年輕人們心目中的時尚、前衛、個性的審美,當然現在來看那自然是……
内屏采用的是65536色、128*128像素的CSTN彩色屏幕,顯示效果在肉眼中還是不錯的,不過與當時的TFT屏幕相比,在色彩上的表現力不是很強。
同時,這款手機還是一款“CDMA 1X”的機型。這個網絡制式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我們都知道電信的3G是CDMA 2000,而CDMA 1X就是後者的第一階段,雖然數據顯示它的下行速率隻有144k B/s,但毫無疑問它就是屬于3G,隻不過傳輸速度和2G在體感上不太大而已。
摩托羅拉C113
從外觀上來說,C113顯得有些獨樹一幟,它上半部分不是四四方方的,也不是部分手機那樣略帶弧度的造型,而是整個呈現出弧頂的造型。框起屏幕的也不是常見的矩形,而是一個圓潤的“圓”,在圓的頂端有個缺口,“M”标識的半弧與其相接,你在現在的很多事物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當然你真要我說出它像什麼,我還真找不出一個合适的……
摩托羅拉C118/C119
之所以将這兩款手機放在一起,是因為C119其實就是C118的換殼産品,背部設計基本一緻;而前面闆隻有屏幕下方和鍵盤區域有所差别。C119屏幕下方有着明顯的“China Mobile”的标識,意味着這是一款移動的定制手機,在功能上會有一些移動網絡專有的小功能。
兩者的功能按鍵設計相近,隻不過因為前面闆底色的不同所以會造成一種有明顯差别的視覺感受;而數字按鍵區域,C118則有着明顯的“分島”縫隙,而C119隻有微小的缺口來提示鍵盤的摁壓區域。實際使用中,兩款手機的鍵盤摁壓手感也比較“對立”:C119的功能按鍵比較爽利,而C118就有些“肉”;數字按計區域則正好相反,C119比較肉,C118比較利落。
46年興衰,何人來說?
摩托羅拉的境遇比諾基亞更讓人唏噓。在模拟信号手機和BP幾十代,摩托羅拉就是市場上的王者,它自己就可以蠶食掉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而讓其它的品牌都居于市場調研中的“others”。
隻不過,在模拟信号向數字信号轉變的周期内,摩托羅拉沒有像諾基亞一樣放下身段從頭開始,在數字信号時代一開始就落後于他人,由盛至衰仿若是一瞬間的事,賣身谷歌,委身聯想乃至更名,這與諾基亞的境遇卻又何其相似。
說到底,堅持,或者說固執才是害死摩托羅拉的“原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