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ar
導讀:如果靈魂伴侶真的存在,你會認出他(她)嗎?靈魂伴侶的出處源自公元前385年柏拉圖在《會飲篇》中的記錄,古希臘作家阿裡斯托芬認為:
人類本來長着四條腿、四隻胳膊和一個有着兩張臉的頭顱,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類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兩半,迫使人類窮盡生命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人的其中一半總是在尋覓另一半,使得自己達到完滿。而使自己達到完滿的另一半就被稱為“靈魂伴侶”。
你相信靈魂伴侶的存在嗎?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隻有另一個人的出現才能讓你變得完整嗎?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曆和憧憬可能對“靈魂伴侶”都有着不一樣的認知,但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倘若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你的靈魂伴侶,而且這位伴侶與你“千裡來相會”,當他(她)就站在你對面的時候,你會與他(她)相識嗎?
這樣一個玄妙的假設可能會引起我們幼稚的猜想,實際上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博士曾經做了一個經典實驗來測試人們如何才能發現真愛,如何才能識别對面的人是否是你的靈魂伴侶。本期《心理學簡報》邀請到特邀作者Bear為讀者們分享Arthur Aron博士的研究成果,并從人際交往心理學的角度為大家剖析眼神交流比語言更重要的原因。
在《人際親密感的産生:實驗程序及部分初步發現》(The Experimental Generation of Interpersonal Closeness: A Procedure and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中,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博士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參與實驗的陌生人,兩兩分組坐在一起,觀察怎樣的方式才能讓陌生人之間産生好感,或者更準确地說,如何讓兩個陌生人發現彼此之間有好感。
實驗中,Aron博士首先讓陌生人彼此提問并回答36個問題以促進彼此的了解,然後進行實驗的關鍵部分,博士請陌生人兩兩深情對視4分鐘。
就是這短短的4分鐘“深情對視”,成就了這個被後世奉為戀愛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因為在對視之後,有30%人表示他們與一起參加測試的實驗對象的關系已經超過了他們目前和别人的任何一段;并且,有35%的實驗者在實驗結束後開始約會。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對實驗參與者在實驗結束後的六個月就結婚了,還邀請了當時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4分鐘找到“靈魂伴侶”:确定了眼神,你是對的人這個“神奇”的心理學實驗讓人們在人際關系中開始注重眼神的使用,但為什麼眼神就那麼重要呢?怎樣的對視才能識别到你的“靈魂伴侶”呢?我們接下來将為讀者一一揭開謎底。
心理學家羅伯特•愛潑斯坦在《環球科學》雜志曾提到過“深情對視”有助于對親密關系的提升。他曾經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叠戈分校關系科學課程上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他邀請了8位彼此不認識學生到講台上,把他們随機兩兩分組,要求兩位陌生的同學進行2分鐘的深情對視,并統計在對視前、後兩位同學對彼此的“印象分“。分數從1到10進行評測,打分标準依據參與者都要把對同伴的喜愛程度、愛慕程度、親密程度的判斷。
結果發現:相比對視前,對視後參與者對同伴的愛慕程度平均上升了7%,喜歡程度上升11%,親密程度上升45%。
在測試完這8位同學後,羅伯特•愛潑斯坦邀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兩兩結對,重複這個實驗,在相互凝望了2分鐘後,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全班有89%的學生表示這個練習增強了親密感。
結合上述Arthur Aron博士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4分鐘還是2分鐘的眼神對視,其實都在說一件事,就是雙方一定要有眼神交流才會産生愛的火花,因為聽覺,嗅覺,遠不如視覺的沖擊更強烈。視覺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感覺,人和動物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顔色、動靜,借以判斷有助于生存的各種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來自視覺的反饋。所以這就是我們會一見鐘情,蓦然回首等等之類,說的也就是那驚心動魄的對視。
人類其實天生就有對眼神識别的天賦: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可以區分凝視和遊離的眼神;1歲的時候就能看出眼神背後的深層含義。而我們在面部識别或者測謊的時候,也運用了眼球轉動的相關原理。
就算是于“靈魂伴侶“一見鐘情鐘的第一面,也是視覺的感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見色起意”。因為第一印象中55%體現在外形外貌,8%的肢體動作和語氣語調也就是情緒,而談話内容隻占到7%。所以識别對方是否來電,55%來自于視覺。
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感覺,其實從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來。而深情對視,說的也是直視的作用。直視說明你的注意力在對方身上,也是一種态度的體現。而直視的時間越久,越能說明你對對方的關注。我們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所以時間一長,我們會在對方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會像照鏡子一般被對方的眼神吸引,因此墜入愛河。
怎樣的眼神才是“靈魂伴侶“的眼神怎樣的眼神才是“靈魂伴侶“的眼神?有句話叫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我們想和别人更愉快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眼神的對話必不可少。
最佳的眼神交流叫做直視,而最佳區域是直視兩眼和嘴之間的三角區,目光需要期待而真誠,這才是正确的溝通方式。包括在講話的時候或者傾聽的時候,都需要時不時地目光接觸。因為眼神就好像一個看不見的手,對視就如同互相擁抱,如果長時間不看向對方,就會被誤解成不專心甚至喪失興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或者其他交流場景,都會聽到說話的雙方會說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
那麼對視多久合适?研究表明:
當然除了眼神觀察的位置,時間,還需要注意眼神的訓練。
人人都想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你在尋找的同時,你的另一半也在尋找你。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眼神閃現出耀眼的光芒,讓你的另一半從人群中隻是因為多看了你一眼,就把你從人堆中拎出來,攜手譜寫愛的樂章呢?
下面有三種方法,可以讓你不再“死魚眼”,讓你在識别對方是否為真愛時,也讓對方認出你就是他(她)的那位靈魂伴侶:
看似簡單的眼神練習,實際上訓練了你的靈動氣質,眼神裡的光似乎是一盞探照燈,照亮了自己的路,也讓黑暗中的他(她)遠遠地就能看見你。
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讓你練就一雙慧眼,可以識别你的夢中人,也希望你眼裡的光能讓你的“靈魂伴侶“千裡來相會。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獲取更多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知識,歡迎關注@心理學簡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