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迷戀騎行?自行車占道騎行,工程車從騎手身旁駛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所有人迷戀騎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自行車占道騎行,工程車從騎手身旁駛過。
文/圖 本報記者 柯恺筠
緊跟公交車、和機動車搶道……這樣的騎行是在玩命。
近日,廈門警方查處一起在廈門大橋上“作死式”跟車的自行車危險行為。不少市民反映,類似這樣的危險騎行現象還有不少。
危險動作
為了減少風阻 跟在大車後面騎行
有多危險:前車一旦急刹車,自行車就會撞上去
不久前,有網友拍攝到一段危險騎行視頻:一名男子穿戴專業騎行裝備,在廈門大橋上騎公路自行車。自行車緊跟前面的公交車,保持着不到一米的距離危險騎行(本報5月8日A04版有相關報道)。
廈門交警找到了視頻中騎行的男子。“該男子是一名學生,這樣騎自行車上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橋隧交警大隊廈門大橋中隊隊長姚強告訴記者,之前發現該學生的行為後,交警立即攔停并現場教育了他。此次,交警上門教育并将其帶到轄區交警中隊進行處罰。
徹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該學生也錄下了一段反省視頻,承諾以後不再做此類危險行為,并提醒廣大市民不在禁行路段騎行。此外,交警部門在橋面增設了“禁行自行車”的指示路牌,同時加強橋面巡邏。
男子為何要如此近距離跟車騎行?記者聯系上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秘書長陳少柏。他解釋說,由于公路自行車騎行速度快,加上橋上風大,騎行阻力增大。視頻中,男子跟着公交車騎車,公交車相當于在前面為自行車“破風”,承擔了風阻。
據介紹,“破風”是一個自行車比賽的專業術語,指的是自行車等在運行時,由于前面的空氣被壓縮,兩側表面與空氣的摩擦,以及尾部後面的空間成為部分弱阻力空間。車隊中的“破風手”就起到保護隊友,為隊友節省體力的作用。
從視頻中看,與專業騎行賽事中的“破風”不同,該男子為了更加省力,特意與公交車保持不到一米的距離。“公交車尾部産生氣流,能夠推動自行車車輪轉動,甚至不用踩踏闆,車子也會向前行進。”陳少柏說,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
“前車一旦急刹車,自行車就會撞上去了。”陳少柏說,看到視頻的騎友們都在斥責該男子的行為,有騎友說這名騎車跟公交車男子嚴重毀壞了廈門騎行圈的形象。
提醒
自行車進出島可走海堤路
記者從交警支隊了解到,自行車可以通過海堤路進出島。據了解,也有部分騎行愛好者為了避開海堤路上的行人、電動自行車,通過貨拉拉将自行車運到島外後,取車騎行。
交警部門提醒,市民群衆要以自身的安全為重,不在“四橋兩隧”騎行自行車,不要在機動車道騎行自行車,不在自行車禁行路段騎行。同時,對設有自行車專用車道的道路,機動車、行人等不占用自行車專用道。
危險動作
在機動車道騎行
不走自行車專用道
有多危險:一旦大車避讓不及,就會造成事故
除了該視頻反映的問題,還存在哪些自行車騎行的“危險動作”?5月17日晚,記者來到環島路的“一國兩制”沙灘附近,該路段在輔道設有自行車專用道。
不到幾分鐘時間,記者就發現不少穿騎行服、戴頭盔的騎行愛好者不走自行車專用道,反而騎到了機動車道上。20時許,一名男子戴着護具,快速騎行在靠近輔道的機動車道上,全然不顧身旁呼嘯而過的汽車,一輛大型工程車避開騎行中的男子,緊挨着駛過。15分鐘後,又有一支近10人的騎行團隊,以兩兩并行的方式在機動車道上騎行,幾乎占據了右側機動車道。
有自行車專用道,這些騎手為何還要走機動車道?
“公路自行車騎行速度快,入門愛好者一般就可以達到每小時30公裡的時速,經常練習的騎手均速可以超過每小時40公裡。”騎行愛好者阿晶說。然而,有很多遊客、市民在自行車專用道上停留,甚至三人并排散步,擋住整條道路,還有電動車、攤販三輪車停放逆行,并未意識到可能會給自行車騎行者帶來危險。騎行愛好者擔心發生事故,也不敢長時間在專用道上騎行。阿晶說,自己騎一次專用道,光是避開行人就要停頓不下10次,十分影響訓練成效。
相關
自行車走“四橋兩隧”現象明顯減少
記者從交警支隊了解到,我市還存在部分自行車上橋、穿隧道的情況。有市民騎着共享單車闖海滄隧道,有騎行愛好者騎上廈門大橋、集美大橋。近期,交警部門對自行車禁行路段加強整治,目前,自行車走“四橋兩隧”的現象已明顯減少。
來源: 廈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