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的數學課本中出現了很多概念、知識和定理,其中有不少定義,容易讓人有顧名思義的聯想。
比如:互為相反數,其中“相反”之意,就可以理解為符号相反的意思。
還有絕對值,非常值,到底值什麼呢?
那麼,有理數顧名思義去理解,是不是講道理的數?
今天來說說大家初中接觸到的第一個概念:有理數。
有理數的定義是什麼呢?
任何一個數,如果可以寫成一個整數和一個非零整數的比,這個數就叫做有理數。
舉個例子,比如1/7、5、0.5這些數都可以寫成分數,所以他們都是有理數。可是大家有沒有問過:
這是數和數之間的比例關系,怎麼就叫做有理數了呢?
這到底是誰在講理誰在不講理?這個故事還要從一個上海人說起。
徐光啟,嘉靖年間生人,文淵閣大學士,真正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生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著作,著名的上海徐彙區以及徐家彙正是他子孫居住的地方。而正是這個上海地标,定下了有理數的名字。
徐光啟的年代,正值歐洲文藝複興,科學空前發展,許多傳教士開始周遊列國,比如有一位名字很逗的利瑪窦就來到了中國。
利瑪窦帶來了大量的“土特産”,比如棱鏡、比如世界地圖……而這其中有一樣東西,引起了徐光啟的注意,那就是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
徐光啟認為,“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必先翻譯。”于是,他開始與利瑪窦合作,把《幾何原本》翻譯成中文,這就成為了如今中小學數學稱謂的來源。
但是很遺憾,利瑪窦來的時候,帶了一堆書,卻唯獨沒有帶英漢字典。于是,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美麗的誤會。
有理數的英文是“Rational Numbers”,取的詞根應該是“Ratio”,即成比例之意。但是徐光啟也沒細聊,直接取了“Rational”本意,即“理性的”,于是本來該叫“可比數”的有理數就有了現在的名字。
首先,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問,我們可以通過有理數把整數、小數和分數統一起,其次,學霸要是偏科了,比學渣更可怕,他帶歪的可能是一個班,甚至一個時代。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吃力,想要幫孩子找到更好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提升成績!
現在可以聯系鄒老師,共同探讨學習成功之道,也可以獲取鄒老師分享的多年學習資料!(獲取方式:私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