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常州市金壇區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城鄉融合發展探路,進一步聚焦重點、創新舉措、狠抓落實,紮實做好“三農”各項工作,農業産業生機盎然、鄉村環境優美宜居、廣大農民安居樂業。在金壇大地,一幅産業強、村莊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新畫卷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鋪展。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是重點。十年來,金壇區将發展新型農業産業作為主抓手,聚焦優勢特色主導産業和産業發展優勢,持續推動農村經濟上台階、上水平。為做活土地流轉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文章,指前鎮東浦村流轉土地3000餘畝,建設萬頃良田,促進農業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打造“中國指前标米基地”,畝均效益從1000元增加到3000元。
十年間,金壇區圍繞水稻、水産、茶葉“兩水一茶”農業特色主導産業,統籌推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躍上新台階。
目前,金壇區年産河蟹1.6萬噸,産值16億元;共有茶園4.1萬畝、規模茶企38家,2021年生産幹茶883噸,實現産值2.4億元;水稻種植面積19.29萬畝,全年糧食總産量17.08萬噸。2021年,金壇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75.06 億元,全區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6.7%,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63.5%,位居常州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796元。
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是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十年來,金壇區精心謀篇布局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以項目帶動建設,補短闆鍛長闆。在儒林生态河蟹産業園,蟹塘已經基本平整完成,整個園區施工進度已過60%,該項目依據原有蟹塘分布區域,統一規劃蟹塘大小及配套道路、尾水淨化區、配套用房。
今年,金壇區計劃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24個,這些項目将進一步提升農業産業整體實力,推動農業全産業鍊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産業創新突破、促進“三産”融合。“黃金村軟米”、“金壇雀舌”、“建昌紅香芋”等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成為見證金壇農業産業發展的一張張亮麗名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魅力與日俱增。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村穩,則天下穩。十年來,金壇區在農業産業發展“提質增效”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農村和土地資源,将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産業發展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融合發展新路。
每到周末或節假日,薛埠鎮仙姑村就會迎來從各地趕來打卡的遊客。2018年,通過建設特色田園鄉村,仙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提檔升級,村裡引入資本和創意團隊,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全鍊條服務。目前,仙姑村已擁有26家農家樂、16家民宿,每年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
美麗田園喚醒回歸夢想,薛埠鎮上阮村是望山看水憶鄉愁的好場所。近年來,該村引導和支持農戶大力發展特色瓜果種植,擁有時令水果9000畝,年銷售約8000萬元。此外,上阮村還引進了一大批農旅、文旅企業,帶動轉移勞動力3500人,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指數的現實舉措。十年來,金壇區催生了各鄉村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内涵美”蝶變。
城鄉融合是一體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金壇獲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金壇區緊抓曆史機遇,加快探索城鄉融合的步伐,促進鄉村建設提标提檔。堯塘街道謝橋村是遠近聞名的花木村。為改善村民人居環境,方便運輸車輛進出,2013年,該村圍繞村莊修建了循環公路,全長16公裡,其中路面寬8米。村民龔國平從事多年花木生意,得益于謝橋村循環路的建設,他的花木生意比以前更好了。
走進儒林鎮儒林村,村内道路筆直幹淨、村容整潔有序、健身設施齊全,處處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景象。今年,儒林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持續推進“五亂”治理,形成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環境。
十年來,金壇區村莊環境越變越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得到群衆的普遍贊許,群衆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目前,金壇區共建成1個全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點,24個省級綠美村莊,41個省級水美鄉村,所有規劃發展村均達到區級宜居村莊。
十年奮進,金壇譜寫了一曲鄉村振興的“大合唱”。新征程上,金壇區将緊緊圍繞“新時代魚米之鄉”發展目标,不斷夯實農業産業基礎,提高鄉村文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成效。(餘月霞)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