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水浒》裡的“鐵牛”李逵是個旱鴨子,但大運河邊的鐵牛卻是“治水高手”。在790公裡的大運河江蘇段兩岸,至今仍保存着以七尊清代鐵牛為代表的“鎮水神獸”,作為珍貴的大運河水工遺産,它們見證了大運河水患頻仍的滄桑過往,寄托着古人對伏波安瀾的美好期盼。
冬日的下午,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淮安市洪澤區的高良澗閘管理所,院内安放着一隻長1.73米、高0.8米的鐵牛,據估算重量超過兩噸。這隻鐵牛形如真牛,昂首屈膝,卧于鐵座之上,神态威武莊嚴。鐵牛身體兩側的銘文依稀可辨,右邊銘文為:“維金尅木蛟龍藏,維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奠淮揚,永除昏墊報吾皇。”另一邊是紀年銘文:“康熙辛巳午日鑄,監造官王國用。”這清晰表明,此鐵牛系康熙四十年(1701)由清朝官方鑄造,距今已有319年曆史。 先人大規模鑄造鐵牛,放置在長江、黃河與大運河邊,這是中國水利史上的有趣現象。鐵牛和運河,又有着怎樣有趣的聯系呢?
“泥牛入海,一去不回。但在古人的觀念中,鐵牛卻能鎮水,減少水患發生。”指着那一行行被風霜侵襲過的銘文,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兼大運河專委會副主任、淮陰師範學院教授李德楠詳解“鐵牛鎮水”之說的由來。 “鐵牛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鎮水神物之一,它的神話色彩是因古人‘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觀念而形成。”李德楠介紹,古人認為,江河湖泊發生水災,多因蛟龍而生。五行觀念中,蛟龍屬水,位于東方又屬木。按照五行規律,金克木、土克水,興風作浪的蛟龍要用金、土來降服。 《周易》中稱:“坤為牛”,牛是大地(坤卦)的象征物,五行中牛屬土,土能克水。金生水,為水之母,金又能克木。“如果用鐵來鑄造鐵牛,就會起到雙重保險作用,徹底鎮服屬木屬水的蛟龍。”李德楠說。 中國人奉牛為鎮水神獸的觀念由來已久。早在上古傳說中,大禹治水時,每治好一處,就鑄造一條鐵牛沉入水底,永鎮水患。2013年,成都天府廣場出土了秦漢時期的石雕犀牛,與文獻中李冰作“石犀”“以厭水精”的記載相符,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鎮水神牛”。
那麼,洪澤湖大堤上的鐵牛又因何而鑄?在史料中,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找到了答案,曆史上洪澤湖地區水患頻發,僅1575年—1855年,洪澤湖決口就多達140多次,嚴重威脅着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清康熙三十九年(1699),淮河再次爆發水災,運河漕運中斷,河道總督張鵬翮受命前往治理。治水結束後,為了達到永鎮水患的目的,張鵬翮命工匠鑄造了十六頭鐵牛,分别放置在洪澤湖大堤及周圍黃河、運河各險工地段。在清人看來,鐵牛不但能夠鎮水,還能夠測定水位,人們通過水位上漲到鐵牛腳、 身、頸的位置,判斷水患發生的可能性。
目前,十六頭鎮水鐵牛還留存下七頭,分别位于洪澤、淮陰、高郵、邵伯等地,作為珍貴的水工文化遺産,它們都被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吳朋飛副教授告訴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江蘇省曆史上的“鎮水神物”種類繁多,除了張鵬翮鑄造的十六頭鐵牛,還有揚州灣頭鎮的壁虎壩壁虎、南京高淳的鐵質蝦爬蟲、淮安鎮淮樓鐵人、淮安鎮水銅柱、南京鐵飛來剪等等,雖然部分已經消失,但也有一些能尋覓到蹤迹。
在江蘇運河沿岸,這樣一個故事長久流傳:擁有神秘色彩的劉伯溫在淮揚一帶的運河邊鑄造了“九牛二虎一隻雞”,希望通過這12隻“鎮水神獸”來消弭水患。清代,張鵬翮又重新鑄造了“九牛二虎一隻雞”。“九牛”自然是運河鐵牛,“二虎”是指揚州灣頭鎮壁虎壩村石壁上的兩隻壁虎,“一雞”是镌刻在江都邵伯嵇家閘閘壁上的一隻漢白玉大公雞。
在灣頭老街北端的河邊,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找到了僅存的那隻“石壁虎”。圍欄之中,它靜靜地匍匐在地上,頭部、右爪、尾部均已損毀。
盡管傳說瑰麗神奇,但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劉懷玉認為,“九牛二虎一隻雞”民間傳說成分居多,與文獻記載并不完全相符。不過,這“灣頭石壁虎”的确是件雕刻于明萬曆年間的文物。“當時揚州夏季淫雨連綿,江湖泛濫,災情嚴重,雕刻壁虎,正是為了消除水患,鎮鎖河湖。”
鐵牛、壁虎、蝦爬蟲……從徐州到蘇州,江蘇段大運河邊的鎮水神物令人眼花缭亂。它們固然因古人迷信觀念而産生,但不可否認,經過歲月滄桑,其曆史價值、文化價值、科技價值正日益凸顯,“作為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産,鎮水神獸也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運河的精神價值内涵。”李德楠教授說。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于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