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說文解字歸字

說文解字歸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0 17:40:27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有“完璧歸趙”的故事,蔺相如把和氏璧獻給秦王後,看出了秦王無意歸還的野心,就假稱玉璧有瑕,要回了和氏璧。蔺相如手持玉璧,做出準備撞柱子的動作。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1

司馬遷是這樣描述的: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這就是成語“怒發沖冠”的來曆,用來形容人極端憤怒。一般的理解,就是因為憤怒,頭發都豎起來了,然後頂起了帽子。因憤怒而豎起頭發,這是誇張的說法,不符合事實。至于把帽子頂起來更是無稽之談。須知,古代的冠,并不是帽子,冠的作用主要是把頭發束起來,往往還有一根簪子橫穿而過,有的還有纓從颌下穿過。因此,怒發沖冠,合理的解釋是,因為憤怒,頭部晃動,引起了束發之冠的晃動。

我們先來看一下,冠字的古今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2

華夏民族被稱為衣冠古國,素有峨冠博帶之說,可見冠已成為華夏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許慎《說文解字》:絭(juàn)也,所以絭發,弁冕之總名也。從冖(mì),從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絭,束縛。冠,就是用來綁縛頭發的弁冕的總稱。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3

冖就是頭巾,俗稱帽子。元是腦袋,寸是手,整個字會意,用手把帽子加于頭。寸除了表示手的意思外,還有寸度規格之意,因為身份地位不同,其冠之形制也不同。我們知道頭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古人也格外看重其佩飾。古代沒有帽子一說,稱之為“頭衣”或“元衣”。元本義是頭,“元首”一詞就是由此而來。在古代,戴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隻有貴族才帶。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4

古人在戴冠前,先要把頭發盤在頭頂,就是髻,然後用纚(xǐ)把頭發包起來,纚是一塊黑色的帛。接下來,套進冠圈裡,冠圈上還有弧形的冠梁,冠梁的多少代表一個人的官階。同時,還要用簪,也可稱作笄,從冠圈穿過,以固定頭發。

為了防止冠從頭頂滑落,還從冠圈上引出兩根繩系在颌下,就是纓。絲繩在颌下打結後,餘下的部分稱之為緌。唐代虞世南有首《蟬》詩,有“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句,句中“垂緌”,指的是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帽纓的下垂部分相似。

因為冠是古代貴族和官員所戴,加上官員出行乘車,所以就用“冠蓋”或“冠纓”指代官員,由于冠的重要地位,古人非常重視,戴冠不整是非常有失身份的事,孔子弟子子路死于叛亂,被斬斷冠纓,《史記》中說他: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表現了他對儒家禮法的尊重。

說了冠,再來說冕和弁。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5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的形制主體是一塊長方形的版叫延。延的前部有旒(liú),又寫作瑬,是下垂的一串串小圓玉。系在冠圈上懸在耳孔外的絲繩叫的玉石叫做瑱(tiàn)。冕,大夫以上才有,前有旒,喻非禮勿視;耳側有瑱,喻非禮勿聞。後來隻有帝王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稱。

弁,也是貴族戴的比較尊貴的頭衣,弁又分為爵弁、皮弁。爵弁為參加祭祀時使用,皮弁(以白鹿皮制成)則服兵役時用。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6

說到這裡,咱們說一下,古人很重要的成人儀式“冠禮”。古代貴族男子,20歲時要舉行隆重的加冠儀式,冠禮由父親主持,由家族中的長者在祖廟中給受冠者加冠。冠禮中,很重要的一項内容是給受冠的男子取字。我們知道,名是出生百天時,由父親所起。名主要是供父母長輩呼喚所用。而字則是代表一個男子有參與社會事物的權利,代表着對他的尊重。這是名和字的不同來曆之處。

古代的庶民,沒有帶冠的權利,他們用一塊布罩在頭頂,束縛頭發,稱之為帻(zé)。後來,帻逐漸擴大到士大夫階層成為常服。

現在古代衣裳連稱,在古代是上衣下裳。衣,依也,人依之以庇寒暑。裳,障也,人依之以自障蔽(遮羞,當然也有庇寒暑的作用)。古代的上衣是襦,襦分為長短,交領右衽(衽指衣服相交之處,形如燕尾。)下衣裳,類似今天的裙,男女都用。合稱襦裳。如果襦和裳連在一起,則稱深衣。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7

最早的褲子是袴或绔,是沒有裆的,隻是兩根褲管,稱之為胫衣,又叫膝褲(像無底的襪子)用帶子系在腰間。有裆的褲子與騎馬打仗有關,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真正的連裆褲,叫做裈。因為绔是隐在裳下的,人們一般看不到,一般是葛麻做成的,而有錢的人家就比較講究,能用細絹作绔,隻能是富家子弟所為,纨是細絹,纨绔子弟也就指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了。

古代服裝的質料并非棉花,明代棉花才引入中國種植,所謂“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細麻布叫葛,冬裝有袍和裘。袍内充填絲綿。填碎麻的叫做缊袍,為貧民所穿。後來袍不限于冬天穿着。

有個詞叫聯袂,這袂就是袖口,聯袂就是聯合。衣襟,古代本指交領,後指衣服的前半部分。還有一個詞叫裾,是指衣服的前襟或後襟。裾又分曲裾和直裾,曲裾是交領右衽,直裾身前布幅為方形,而曲裾則為斜形三角,從背後繞至身前。還有就是蔽膝,這是遮蓋大腿至膝部的窄條形服飾,拴于大帶之上。學者認為這是古代遮羞布的遺存。

說文解字歸字(說文解字冠)8

總體來說,古代漢族服飾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的常服,百姓一般着裋褐(上短襦下長袴)。

最後咱們說說古代的足衣,也就是鞋。早期的鞋稱為屦(jù),屦就是草鞋,也有用皮革做的叫鞮(dī)。草鞋又稱躧(xǐ)、屣(xǐ)、蹻(qiāo)。屦有一種叫舄(xì),是在底子下面再加一層木底,如同木屐。在戰國之後各類鞋通稱為履(lǚ)。古代的襪子是用布帛、熟皮做的,繁體作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