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省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聚焦群衆急難愁盼,實施“雙全雙百”工程,圍繞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突破行動,讓大數據賦能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衆需求導向轉變,用數字化解決方案解決公共服務的堵點痛點。
一、大數據賦能政務服務,打造“互聯網 政務服務”新模式
建立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推進機制。對實施“雙全雙百”工程的工作目标、重點任務提出了明确要求,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統籌協調、各市各部門協同推進,并明确了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事項清單及責任分工。要求對标全國最佳實踐,以場景應用驅動服務創新,着力構建政務服務新模式。
升級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一是将政務服務事項的要素均等化、質量目标化、方法規範化,為全省政務服務平台提升提供支撐。推動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在名稱、表單、時限上同标準辦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門的事項按場景整合優化,實現“一鍊辦理”,壓縮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推進即時辦理。二是搭建省級及16市電子證照系統并推動應用。電子身份證已接入省市兩級128個業務應用系統,電子營業執照已接入省市兩級110餘個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全面推進“電子兩證”在政務服務、行政執法檢查及社會便利化場景的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共享應用。
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打通信息壁壘,推動各系統數據跨級跨部門共享應用,實現政務資源最優利用、更多申報材料“免提交”。例如,推動實現公安、民政、财政、司法等部門35類數據向不動産登記“一網通辦”的共享服務,支持不動産登記業務“一次辦好”。同時共享房地産權登記數據、建設用地使用權數據,支撐非稅監管分析、金融風險防控、低保核實等業務,減少群衆辦理業務時需提交的資料。通過共享戶籍、就醫、出行、殡葬等數據,實現社保待遇無感“靜默認證”、高齡津貼“精準發放”。
加快高頻民生事項掌上辦理。整合各市自建綜合政務服務APP,形成了“1 16 N”的全省一盤棋布局,構建覆蓋全省、上下聯通的“24小時不打烊”掌上政府。“愛山東”APP已接入服務事項超過1.8萬項,注冊用戶數突破5000萬,獲評首屆中國政務服務掌辦綜合指數“A”級,位居全國前列。
二、大數據賦能使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精準、政府治理更加高效
(一)大數據賦能使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精準
醫保卡省内“一卡通行”全覆蓋,群衆就醫更加便捷。我省在全國率先開通醫保卡省内“一卡通行”。“一卡通行”打通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的刷卡支付區域範圍限制,實現了省内互通;打通了使用人員範圍限制,實現了家庭成員共濟;打通了支付使用載體限制,實現了卡碼并行。目前,全省16市4.68萬家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全部開通“一卡通行”功能并穩健運行,2391萬參保職工的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至少可惠及全省6401萬城鎮人口。群衆通過手機可以快速辦理醫院預約挂号、異地就醫備案、社保卡信息查詢、就診費用清單及繳費查詢等40項就醫事項。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保線上支付、患者就診記錄開放助力在線複診和醫保醫師續方、互聯網醫院醫保基金自動結算,“互聯網 醫保 醫療 醫藥”管理模式給群衆看病就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化解房産辦證難題取得實效,“交房即辦證”“一網通辦”。我省堅持有解思維,出台政策性文件化解因曆史遺留問題導緻的“辦證難”。開發“土地房屋曆史遺留問題監管受理系統”,接受群衆網上反映問題線索。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不動産登記流程改革協同推進,同一階段的相關審批、設計、驗收并行辦理,不同階段的測繪成果實行互認;購房人可以在交房現場同時辦理不動産登記、申報繳稅、申請水電氣熱入戶,領取不動産權證書,杜絕了新的曆史遺留問題産生。申請人可在線辦理不動産登記信息查詢、登記申請、網上繳納稅費、領取不動産電子證書,選擇任何時間打印紙質證書。目前全省已有550餘個房地産項目實現“交房即辦證”,惠及群衆17.13萬戶,走在全國前列。
入學辦理實現“零證明零跑腿”,招生更陽光更透明。我省精簡入學證明材料,對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實際辦理程序複雜煩瑣且有關單位無法證明的、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原則上一律取消。重塑入學流程,以縣為主建設義務教育入學網上報名招生系統,将原來的“家長現場排隊登記—現場提交紙質材料—工作人員錄入信息”重塑為“線上信息錄入—大數據共享校驗”。網辦平台自動調取相關數據材料,實現入學報名“零證明提交”,家長無需到現場進行審核。招生工作全流程網上運行,保障了招生過程更陽光、結果更透明,解決了群衆對違規招生不滿意的堵點和痛點。目前,全省260萬家庭因此受益。
生命周期關鍵環節服務模式優化重塑,生育、婚姻、社保、老年證等辦理更便捷。自今年3月份起,我省新生兒父母可通過線上申領“出生醫學證明”,系統在2個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審核,紙質出生醫學證明可通過郵寄方式送達,實現“零跑腿”。自6月份起,我省結婚登記雙方中有一方為山東省常住戶口的,或者非山東省常住戶口但一方經常居住地在山東省的,都可以到常住地縣級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離)婚登記。全省145個婚姻登記機關可以辦理跨省結婚登記業務,外地人員不用再回戶籍所在地,即時就能辦理婚姻登記。退休人員依托人社APP、微信公衆号等移動端平台,就能進行領取養老金的“刷臉”認證服務,實現養老金領取的“免審即享”。截至2021年9月底,社保待遇無感“靜默認證”以及高齡津貼“精準發放”人群占全部待遇領取群衆總量的90%。為方便老年人出行,我省開發了全國首個省級老年人電子證照,在“愛山東”APP上就可申領證件。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老年人隻要亮出證照,就可以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二)大數據賦能使政府治理更加高效
大數據賦能使政務服務從“粗放”向“精準”轉變。通過公安、民政、醫保、衛生等部門的數據共享,大數據自動開展交叉比對,自動搜索特定對象,自動兌現各項政策,實現“免審即享”“政策找人”。全省各級政府利用大數據實現了主動挖掘潛在救助對象、促進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發放、提升醫療救助精準度,更好地滿足了困難群衆的需求。
大數據賦能使政府治理從“反應式行政”向“預測式行政”轉型。大數據治理從方法層面重視預測和預防機制,助力政府治理化被動為主動、由事後應對補救為事前預測防範。例如,省财政廳利用财政大數據平台,按區域、行業、企業、科目等進行多維度财政分析,及時了解财源結構及增減變化,開展瞪羚企業、房地産企業、“十強”企業等專題分析,洞悉經濟發展态勢、及時采取對策。省生态環境廳和省氣象局依托共享交換平台的氣象和生态環境數據,提前預報未來重污染天氣過程發生的時間和程度,為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提供了更加精細化的技術支撐。
大數據賦能使政府治理從“單次閉環之治”向“累進循環之治”轉型。依托大數據,政府部門将上一次監管執法結果作為後續管理的數據支撐,不斷優化管理。例如,我省建成的全國首個省級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台,實現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全過程、一體化、智慧化監管,在對拖欠農民工工資重大違法案件通過監管平台公開曝光外,還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和個人納入征信系統并實施懲戒,就具有累進循環之治的特點,治理水平上了更高層次。
大數據賦能推動從“政府一元管理”向“社會多元共治”轉變。政府主動将對政務服務、審批流程改革需求信息引入政務服務互動平台系統,通過這類平台,企業和居民的感受、意願和需求得以全面展現。政府可以通過平台廣泛感知和彙聚各類信息,通過“好差評”全流程閉環機制的完善、實名“差評”問題整改、“接訴即辦”快速反應機制,實現政府服務與群衆參與的互動,企業和個人也可以通過平台貢獻治理創意、開展監督評價,治理從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轉變。
三、進一步完善大數據賦能惠民生的幾點啟示
正視數字空間的隐性障礙問題,着力彌合數字鴻溝。大數據賦能政務服務,除了要“心中有數”,還要“數中有心”,着力提高數字政府的溫度。要認識到當前社會的複雜性,正視數字空間的隐性障礙問題,兼顧老年群體的需求,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消除數字鴻溝。要加速擴大智能化适老終端和服務供給,保留線下政務服務渠道以方便老年人辦理業務,把年輕人協助身邊老年人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作為重要的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内容。
既要“鍵對鍵”走好網上群衆路線,又要“面對面”了解民情民意。網絡時代賦予了幹部走好網上群衆路線的使命,領導幹部要充分挖掘好網絡這座寶庫并善加利用,常上網看看民意、及時發聲、積極回應,走好網上群衆路線。同時,要避免用“鍵對鍵”替代“面對面”,必須在心貼心的溝通上下功夫,真正撲下身子走進城鄉社區,面對面了解民情民意,把網上與網下、虛拟與現實結合好。
在融合應用中培育動能,全力保障信息安全。要加快推動以雲興企、以數引企、以企興産、以産聚人,在融合應用中育動能,不斷催生數字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要始終把信息安全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頭等大事,從安全制度、安全設施、安全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氣,保障大數據賦能惠民生行穩緻遠。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踐活動組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院)
來源: 大衆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