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今天我們來走進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外古詩詞誦讀之《月夜憶舍弟》。
杜甫,字子美,唐代詩人。中學語文繞不開的一個人物。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唐代詩人。這首詩選自《杜詩詳注》卷七,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當時仍處于安史之亂中,詩人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隻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邊,其餘三人散處河南、山東等地,由于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咱們來看一看,題目是“月夜”,卻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使荒涼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
第二聯便是我們熟識的名句了。融情于景,詩人設想故鄉的月亮應該更明更亮,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下一聯便由望月轉入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出的書信常常不能送達,何況戰争還沒有結束。
寫作特色: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寫邊地秋夜,詩句流利婉轉,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長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經典的語句,越讀越有味啊。
主題思想:在“有”“無”的對比中,抒發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無限的人生感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