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員實際需求?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經濟參考報》10月10日刊發文章《碳排放管理員:伴随綠色發展一路成長》文章稱,随着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的全面推進,“碳排放管理員”應運而生“雙碳”行業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人才需求旺盛已成為業内共識,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數量近百萬,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碳排放管理員實際需求?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 《經濟參考報》10月10日刊發文章《碳排放管理員:伴随綠色發展一路成長》。文章稱,随着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的全面推進,“碳排放管理員”應運而生。“雙碳”行業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人才需求旺盛已成為業内共識,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數量近百萬。
——“碳排放管理好了就是資産”
打開“電力數據填報系統”,對15家下屬煤電企業更新上報的碳排放指标進行核對,是國家能源集團甯夏電力有限公司生産技術部主管楊國輝每天上班都要做的一件事。
“包括發電量、耗煤量、煤炭綜合樣在内的12項關鍵指标數據,每天都要核對,每月還要複核,必須确保數據準确無誤,不能出半點差錯,因為碳排放數據的準确性,是碳交易的生命線。”從日報、周報、月報到年報,楊國輝給《經濟參考報》記者詳細介紹了系統内的數據質量管控内容。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後,對于首批納入的2162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而言,低碳化已經成為硬約束而非軟指标。
作為甯夏最大的煤電和供熱企業,國家能源集團甯夏電力有限公司近年來持續推進煤電低碳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預計供電煤耗平均每年同比下降2克/千瓦時。
“對于企業來說,碳排放管理好了就是資産,管不好就是成本。”作為公司具體負責碳排放管理的業務人員,楊國輝深感責任重大。
在華能集團從事碳排放管理工作的陳明光有着相同的看法,最近他正因為碳排放管理線上培訓的事忙得不可開交。滿眼數據、滿屏表格、滿腦子計算公式——這是陳明光工作的常态,他需要督導華能集團旗下火電企業及時準确上報碳排放數據,認真審核、統計各類報表及相關印證資料,實時細緻做好碳排放數據管理業務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确保碳排放數據真實、準确、完整。
在2022年7月份到集團公司工作之前,陳明光在華能海門電廠負責碳排放和能效管理工作。這是南方電網首座單機容量達百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電廠,規劃分兩期建設6台國産百萬千瓦機組,已投産4台,在建2台。
“海門電廠煤量多,2021年采購煤量超1000萬噸。由于煤種過多,給碳排放數據統計帶來很大挑戰。”陳明光組織海門電廠技術團隊,通過規範化校驗計量設備、标準化做好煤質采制化,完成油、煤、電各項排放源的精細化統計,以零問題通過國家碳排放核查機構的核查。
——“十四五”人才需求近百萬
像楊國輝、陳明光這樣的“碳排放管理員”不在少數。
2021年3月,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8項新職業,“碳排放管理員”被列入國家職業序列。
根據定義,“碳排放管理員”是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的人員。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工種:民航碳排放管理員、碳排放監測員、碳排放核算員、碳排放核查員、碳排放交易員、碳排放咨詢員。
“目前碳排放管理相關從業者有5到10萬人。”申請設立這一新職業的牽頭部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産業發展部副主任李永亮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碳排放管理是一個技術性、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需要熟悉相關政策、标準和技術,掌握規劃、核算、核查和評估等衆多技能。
據了解,人社部日前就《碳排放管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标準》征求意見,對各等級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理論水平予以明确規定。這是開展碳排放管理員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等級評價的基礎。同期進行的碳排放管理員系列教材編制工作也基本完成,将配合标準開發後續進程并陸續交付出版。
學校教育正在加快跟進。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西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等多所高校紛紛成立碳中和學院,培養低碳行業專業人才。
“目前來看,碳排放管理員就業前景不錯。在未來一段時間,真正掌握碳排放管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高端複合型人才等都比較緊缺。随着‘雙碳’工作的深入推進,人才需求會加速形成。”李永亮表示,通過對能耗和碳排放量較大行業企業、履約企業的調研以及對将來碳咨詢、碳金融等機構的市場規模評估,“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的“雙碳”人才在60萬至100萬左右。其中,碳排放管理員占到75%左右。
——“雙碳”目标催熱綠色職業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修訂終審通過,标注了134個綠色職業,占職業總數的8%。
包括碳排放管理員在内的綠色職業不斷湧現,表明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國家綠色經濟快速發展和新産業、新業态不斷壯大。
近年來,我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态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逐步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 N”政策體系,穩妥有序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
作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履約完成率達到99.5%,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2年9月30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1.95億噸,累計成交額超85.59億元。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将逐步擴圍升級。根據此前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八大高排放行業——火電、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都将逐步有序納入碳市場。目前,相關行業碳配額分配方案、全國碳市場運行測試方案等研究制定工作都在推進中。
《中國碳市場回顧與展望(2022)》預計,完成八大行業覆蓋之後,全國碳市場的配額總量有可能從目前的45億噸擴容到70億噸,覆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左右。
“‘雙碳’工作的持續推進,對我國産業發展和就業趨勢都将會産生深刻影響。随着各個行業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包括碳排放管理員在内的‘雙碳’人才的重要性會進一步凸顯,就業增量空間也比較大。”李永亮表示,未來選擇專業,含“碳”量将成為重要标準。
“随着碳排放政策密集出台,碳交易越來越頻繁,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掌握更廣、更深、更細的專業知識,這對我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必須不斷學習和鑽研。”楊國輝對這一職業的前景很看好,也很期待。(記者王璐、于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