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書法,《蘭亭序》可以當成一把打開中國書法藝術寶庫的鑰匙。幾乎提到書法,就會提到《蘭亭序》,“蘭亭”也成為文化符号的一種,電腦字庫裡有“蘭亭體”,一提到文雅之事,大都以“蘭亭雅集”象征,那麼,号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的完整故事是怎麼樣的呢?
《蘭亭序》簡稱《蘭亭》,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禊序》、《禊帖》等,是中國書法的頭号大神王羲之在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與孫綽、謝安、郗昙等四十多位名士在會稽山陰(其實就是今天的浙法紹興)蘭亭那個地方集會時,給當時集會時的詩集寫的一篇序。
(右上角在“天曆之寶”印章的虞世南摹本《蘭亭》)
東晉是中國曆史上文化奇特的一個時期,浙江是中國文化的文化大省,紹興是更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全國的文化名人幾十個,集聚一堂,當時的氛圍幾廂集合創造出了這樣的文化巨作。
(卷後有米芾題字的褚遂良本《蘭亭》)辯才也是書癡,對《蘭亭》當然珍愛到不能行,害怕遺失,于是在方丈屋裡的房梁上鑿了一個暗格,暗格裡專門用來存放《蘭亭》,可見,他比老師智永對原稿的珍愛更厲害,每天放到房梁上,每天取下來賞習,這顯然是書癡一枚。
不幸的是,同時代又出現了一位書癡,更加不幸的是,這位書癡還是一皇帝。
是的,這位書癡皇帝就是李世民。這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蓋世皇帝,把國家治理到全世界最強之餘,還下決心要把書法學好,下旨安排下面的臣子收集魏晉時的書法,尤其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的李世民,或重金收購,或下旨強收,總而言之,幾乎把所有的王羲之的書法收集到自己手裡,就欠一《蘭亭序》。
(篇首有“神龍”小印的神龍本馮承素摹本《蘭亭》)
四下訪探,李世民判定《蘭亭序》在辯才手裡,于是下旨把辯才召到皇宮,前幾天不說事兒,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過了幾天,才找了個機會問辯才《蘭亭》的下落,辯才知道強抗不過啊,于是說,我老師智永活着的時候,的确在他手裡見過,但老師去世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
既然和尚辯才說不在手裡,于是就放他回寺。再三推敲,覺得一定是辯才手裡,于是,又召進宮,又放,又召進宮,又放,三次之後,辯才始終堅決不松口。
李世民為了蘭亭晚上睡不着覺,于是把幾個大臣叫到身邊說:王羲之的書法,我幾乎都學遍了,但是都不如《蘭亭》,辯才那個老和尚,那麼老了,又不能強搶,大家給想個辦法呗。當時的著名宰相房玄齡說:有個叫蕭翼的,梁元帝的孫子,才智權謀都有過人之處,讓他去,說不定能行。
(原石已失的歐陽詢臨的定武本《蘭亭》)
蕭翼于是入朝,聽到這個任務馬上說,這事可以辦,但是皇帝得給我點東西,就是二王的其他書帖借給我二三個,李世民當然同意,于是蕭翼改裝打扮成一個落魄商人,找了一個黃昏來到辯才的寺院,故意過辯才禅房,辯才上前詢問,蕭翼說,我本來是北方人,現在來做點蠶種買賣,曆觀各地寺院,幸遇大師如此如此,于是兩人進屋開始大談文雅之事,其間自然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詠,無所不至,辯才一見蕭翼如此才華,頓時引為知音,兩人聊通宵不眠。臨走時,辯才交待,得空你就來吧。
于是兩人不斷相見,談詩論藝,兩人情趣相投,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大緻半個多月以後,蕭翼把自家祖上的梁元帝的《職貢圖》拿來給辯才看,由畫談到書法,蕭翼于是說,我的祖上都是學二王的書法,我這次出來還帶了幾幅字,下次拿來給你看。
辯才書癡一個,當然欣然應允。第二天,蕭翼果然帶了書帖來了,辯才看完之後說,不錯,的确是真迹,不過,不是最佳的神品,我這裡有一真迹,那才是最妙的書法。蕭翼問是啥帖,辯才說是《蘭亭序》,蕭翼說,你可别說了,經曆這麼久,《蘭亭序》的真迹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你這個版本一定是向拓的假的。辯才當然不認,說,這是我老師從他祖上手裡繼承下來的,誰傳誰,流傳有緒,怎麼可能會有絲毫的含糊,你明天來看吧。
第二天,蕭翼到了,辯才從房梁上取下來《蘭亭序》真迹,蕭翼一見,心中大喜,明知是真迹無異,卻假裝找了幾處毛病,說,這是向拓本,不是真迹,兩人争論不已,最終也沒定局。
(唐代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
于是,蕭翼帶來的二王真迹和《蘭亭序》真迹都被放在案頭,再也沒有往梁上暗格裡放。其實,此時的辯才已經80多歲的老人了,上高下低并不方便,此後數日,隔三差五,蕭翼就來一趟,兩人共論二王法書真僞,看門的童子也跟蕭翼混得越來越熟。
有一天,辯才大師出外訪友,蕭翼自己就來到僧房前,跟童子說,我的手帛丢在床上了,你開門讓我拿一下,來往很勤,于是童子便不懷疑,蕭翼進屋後,取《蘭亭序》真迹和自己帶來的二王法帖就走。
等到蕭翼把密旨告訴當地長官,當地長官下令去召辯才時,辯才還沒有回來,聽說長官有請,說是禦史召見,一見禦史,竟然是蕭翼,蕭翼告知實情,辯才一聽就當場昏倒,搶救很久之後,終于醒過來。
蕭翼歸朝複命,李世民大喜,賞房玄齡,賞蕭翼。心裡非常惱火辯才,但因為辯才實在年歲太長了,沒辦法加罪。過了幾個月,心裡過以不去,又賞辯才财物糧食,辯才收到賞賜之後,自己不用,建了塔封存了起來,大概有一年左右,辯才終因傷心過度,駕鶴西去了。
(畫中的辯才)
此後,李世民大愛《蘭亭序》,不僅自己十分珍賞學習,又讓專門拓書的書法家如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個人,每個人都拓出拓本來,賜給皇子以及王公大臣們。今天看來,這是《蘭亭序》的一次超大規模的普及活動,如果不是李世民以皇帝身份推廣《蘭亭》,是不是有這麼大的影響,還真難說。
李世民臨去世的時候,把兒子唐高宗李治喊到床前說,我想要個東西,你是最孝順了,你肯定不會違背我了,你覺得如何?高宗含淚應允,李世民于是說,我就想要《蘭亭》,把它給我吧。于是,《蘭亭》真迹從此伴李世民葬入陵墓,再也未現人世。
(李世民的陵墓:昭陵)
現在流行在世間的《蘭亭序》書法帖本,都是上述四個人以及後人或臨或拓的版本。
沒有李世民,《蘭亭》不會如此廣傳人間并為世人所重,而有了李世民,也使《蘭亭》真迹從此不現人世。後來種種傳說,陵墓盜掘迷失也罷,最初并未入陵也罷,将來或能重現人間也罷,總之,《蘭亭》書韻,至今仍是絕響。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