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0:09:3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造成的災難和傷害無法估量。

3個月後,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鳥巢開幕。

中國隊共計獲得51枚金牌,創造了43項世界紀錄,132項新奧運紀錄。

然而,誰也不曾預料到,四川有一對夫妻,竟然和這兩件大事都有關聯。

他們就是北京眉州東坡集團公司總裁,來自四川的梁棣夫妻。

汶川地震救災期間,丈夫王剛帶領132名廚師,在汶川災區建起了“戰地食堂”,給災民起火煮飯。

同一時期,在北京“看家”的妻子梁棣接到了奧組委“邀請眉州東坡集團參與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商的競選”的電話!

這一年,梁棣34歲。

隻有初中學曆的梁棣,她能帶領公司團隊拿下“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商競選”的項目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梁棣,了解她的故事吧!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

(梁棣)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2

1974年,梁棣出生在四川峨眉山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曾出過國,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好。

那個年代,女孩們的玩具多是跳繩、抓子兒。

可梁棣就像個假小子,精通女孩玩的花樣不說,男孩玩的她也不遑多讓;

上樹打鳥、泥地裡玩彈珠、下河摸魚蝦,基本就沒有她不會的。

1990年,梁棣中考失利,父親想着要麼給她找個幼兒園教師的活幹,但一直猶豫不決。

恰巧此時,父親收到一封好友的來信,信中說,他開的餐廳正在招攬服務員,如果梁棣想去也可以。

梁棣最遠隻去過成都,年紀又小,家裡人不放心,但她卻躍躍欲試,

還拍着胸脯和家裡人說:“不好玩的話,我就回來”。

就這樣,梁棣背着裝着幾件衣服的尿素袋,坐着綠皮火車來到秦皇島,做了一名餐廳服務員。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

誰也不曾想,梁棣的這一試,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這一年,是1996年,梁棣16歲。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3

剛到餐廳上班,她隻能幹些洗碗拖地抹桌子的雜活,但是梁棣機靈勤快、幹活拼命還樂于助人;

不僅主動幹好自己分内的事,還主動幫忙别人幹活:

廚師在忙,她就在旁邊遞鹽遞蔥;

切菜的忙不過來,她就跑去幫忙;

老闆賞識她、餐廳同事喜歡她,有的廚師有時間了,還主動把自己的手藝教給她。

除此之外,她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桌椅擺放有要求,收拾餐桌有先後,就連端盤子用什麼姿勢、眼神看哪裡都有講究;

菜名就更是了,家裡的炒豆腐,在酒樓叫“麻婆豆腐”;肉末粉條,叫“螞蟻上樹”。

有一次,她問“魚香肉絲裡面,沒有看見魚呀”,其他廚師都搖頭,隻有廚師王剛跟她解釋。

原來,魚香肉絲裡的“魚”并不是真的“魚”,

而是四川的二荊條辣椒和魚放在一起腌制一年後,去掉魚之後的辣椒醬做出來的。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4

大廚王剛的解釋,讓從小不服輸的梁棣,改變了“玩玩”的心态。

她心想,“既然出來了,就要學點技術才有臉面回去”,于是,她開始“偷偷”地學藝。

慢慢地,她發現王剛這個年輕人雖然個頭不高,但為人充滿正氣。

他不僅廚藝精湛、幹活賣力,還和藹可親、積極上進,孝順顧家。

于是,她拜王剛為師,公開要求王剛教她廚藝。

而王剛此時二十出頭,面對小姑娘的一臉崇拜,也心甘情願陷入情網。

在餐廳上班,一個廚師,一個服務員,倆人既是師徒,還都熱愛餐飲,共同語言越發多起來。

晚上王剛在後廚準備第二天的菜品,發鱿魚、炖海參等,梁棣就陪着,幫忙打下手。

并在王剛的指導下做一些鹵雞腿、鹵鴨脖之類的活。

雖然兩人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但天天圍着竈台轉,日久生情,也就不奇怪了。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5

餐廳老闆本身對口齒伶俐的梁棣就很喜歡,見她想當廚師,就有意栽培,讓她從刀工開始練:

既然選擇了女性不大涉足的廚師行業,本就想法簡單、努力拼命的梁棣為了早日練出來。

也為了早日跟上王剛的步伐,一有時間就在砧闆上切菜,有一次切得狠了。

直接切掉一小塊肉,那地方再也沒有長起來。

王剛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除了為她包紮傷口之外,隻能多給她講解刀法技巧。

慢慢地梁棣廚藝大有提高,不僅精通煎炒烹炸,還對成為冷葷廚師情有獨鐘。

經過幾年冷菜廚師學習的梁棣,不僅對後廚的操作過程了如指掌,學到了一門真正的技術,

經她手調出的冷菜還成為了店裡的招牌菜,色香味俱全。

随着感情的日趨穩定,兩人開始面見雙方父母,雖有波折,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這一年,梁棣21歲,王剛27歲。

擁有不錯的廚藝的夫妻二人,他們下一步會怎麼走呢?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6

俗話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梁棣開玩笑地對丈夫王剛說,“要是能開家夫妻店”就好了!

此時,他們還在北京的長虹橋打工,梁棣偶爾掌勺,王剛是店長。

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棣夫妻得知中醫院協會旁邊的空房準備出租。

早就想出去單幹的王剛第二天就帶着梁棣前往查看,發現是個小三層樓,約300多平方米。

周圍有服裝學院、中日友好醫院,環境人氣都不錯,倆夫妻都特别滿意。

隻是各種經費加在一起,估計至少得120萬出頭,此時,梁棣夫妻手裡隻有1萬多元。

是放棄“夫妻店”的夢想繼續打工,還是借錢創業,梁棣夫妻選擇了後者。

好在夫妻倆平時的好人緣,周圍的朋友雖然都不富裕,但有錢的出錢,有力地出力;多的十幾萬、少的幾千塊。

沒錢有資源的朋友就幫着擔保、購買空調等設備。

對于朋友的幫助,即便是一張桌椅,梁棣也是仔仔細細地登記在冊。

在衆多朋友的幫助下,梁棣心目中的“夫妻店”終于籌備完成。

此時,梁棣夫妻倆口袋裡隻剩10元錢。

1996年6月6日,眉州東坡酒樓中日友好醫院店正式開業。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7

(王剛&梁棣<右>)

剛開始,夫妻倆并不敢多請人,因為是借款創業,隻能背水一戰,梁棣更是對自己說“隻能赢不能輸”!

王剛掌勺、梁棣負責自己擅長的冷菜和服務工作。

也是從開業那天起,每到傍晚,在酒樓店門口就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他們從家常菜做起,餐館不僅提供二三十元的工作餐,還提供幾百上千元的商務餐;

因為價格實惠,飯菜美味,所以剛開業就生意火爆,第一天營業額就高達8000元。

半年不到,夫妻倆就賺夠了還債的錢。

雖然朋友們不圖回報,但梁棣卻都加以30% 的利潤償還借款。

餐廳生意越好,不敢多請人的梁棣夫妻就越辛苦,經曆的困難也越多。

記得有一次,梁棣正在後廚準備第二天的配菜,在“咚咚地切菜聲裡”,她似乎聽到了外面吵鬧的聲音,聲音越來越大!

不放心的梁棣出來一看,原來是幾個混混在鬧事兒,丈夫王剛出來講理,一言不合,對方上來就要動手。

其中一個領頭的看見梁棣出來了一下,然後轉身沖回了後廚,旁邊是吓得瑟瑟發抖的服務員。

大家都覺得老闆娘也被吓得躲起來了。

卻驚愕地發現身材嬌小的梁棣手持一把菜刀沖了出來,一手把王剛拽到身後。

她一手朝着混混們揮刀,作勢要砍、邊砍邊罵,大有一種“今天誰鬧事,我就和誰拼命的架勢”。

混混見她不要命的樣子,撒腿就跑。

服務員見混混們都跑走了,紛紛向梁棣圍攏過來。

本就被梁棣拉在身後的王剛,更是眼疾手快地抱住了她,并拿下了她手裡緊緊抓住的菜刀!

直到此時,大家才發現,梁棣拿着刀的手在不停地顫抖,身子更是完全靠在老闆懷裡,腿軟站不住。

有人說,“四川女人,沒事絕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關鍵時刻連命都豁得出去”。

其實,哪有人不怕事啊,隻不過是有自己不得不保護的人和事罷了!

俗語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拿着菜刀的梁棣,在鬧事的混混眼裡沒準就是那不要命的!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8

1997年,梁棣夫妻倆開了第二家店,也在北京長虹橋團結湖附近,開業時就很受歡迎。

1999年,梁棣夫妻倆已開店至第五家。

此時,雖然客流量沒少,但店員卻流失嚴重。

這時,梁棣夫妻發現任憑自己如何勤奮、經驗如何老道,也依然留不住優秀的員工。

經濟基礎越來越好了,可作為老闆卻越來越沒有底氣了!

夫妻倆到短期培訓班進行充電,學習企業管理相關知識,結果卻不令人滿意。

2000年,梁棣夫妻成立中央廚房,約200平米,服務五六家店;

2001年,梁棣夫妻已開7家店,其中亞運村店3000平米,梁棣繞店一圈要走40分鐘。

随着企業數量和規模的增大、員工數量的增多,梁棣覺得自己在管理上遇到了瓶頸:

開始記不清員工名字了,誰來了多久了,誰該漲工資了等員工管理上的問題凸顯,員工流失率進一步增大;

時間上也開始不夠用了,各個部門轉一下,每個部門說點事情,40分鐘就這麼沒了;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梁棣決定自我提升。

王剛報考北大,梁棣報考清華。

倆人學習回來再交流,這樣相當于把我國最高學府的管理知識都學會了。

正所謂,思想決定行動。

通過學習,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

還結識了很多高素質人才、積累了高端人脈關系。

梁棣學完回來後,對企業的管理能力上了不止一個台階,遇到問題基本都能當機立斷進行補救:

她第一時間買了電腦,對員工檔案進行錄入,建立完善員工獎賞、漲薪制度,有效解決了員工流失率高的問題;

她專門買了一個大巴車,還買了沃爾沃,用來接送員工。

有的廚師和服務員對顧客“看人下菜”“捧高踩低”。

她立刻提出“高檔菜品平民化、平民菜品精細化“以及“無條件退換菜品”的服務要求。

因為擔心員工執行不到位,還在桌面上、菜單上用明顯的文字提醒客人:

“本店的任何菜品如有任何問題,我們将無條件地為您換、為您退”。

甚至她還邀請朋友裝扮成顧客去餐廳退菜,以檢驗各門店對此項規定的執行力度。

就在梁棣在清華大學學習時,也就是2001年,梁棣27歲。

集團入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首例中餐跟蹤案例;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9

李嘉誠說,"創業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經曆迷茫期。"

梁棣夫妻的創業之路也不例外,作為職場女性,她和丈夫王剛既是夫妻也是合作人,

兩個人共事,有分歧在所難免,他們是怎樣面對的呢?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0

在決策問題上,梁棣站在王剛背後給丈夫意見建議,哪怕意見相左,她也不會在公衆面前表達出來。

絕大多數時候,夫妻二人能夠在決策上保持一緻,但偶爾也會出現王剛一意孤行的時候。

每到這時,梁棣即便不贊同,但也會是決策的最終捍衛者和堅定的執行者。

在梁棣看來,公司管理最怕權責不清,沒有一個拿主意的人。

對于分工,梁棣說:“一旦産生分歧,以公司管理原則為主。

他是董事長,我們的公司是一個整體,任何分歧最終必須聽他的,這是公司管理上的原則。

我隻抓感受,一個是員工的感受,一個是顧客的感受。”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1

2003年春天非典爆發,北京疫情嚴重,全城酒樓幾乎都關停,餐飲業受到很大打擊。

兩千多員工滞留北京,公司要管吃管住管工資,一旦關店,将面臨巨大壓力;

就這樣,公司選擇在非典期間照常營業,能撐到哪一天梁棣夫妻倆也不知道。

隻能撐一天是一天,堅持營業的13家門店,總營業額從開始每天50萬元降到5萬元,虧損得一塌糊塗;

即便如此,王剛放出狠話“賣褲子也要給員工發工資”,

誰也沒想到,這一撐就是一個多月。

著名的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曾說,

“隻有夫妻雙方都認為他們的共同幸福高于個人利益的,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和平等。”

梁棣夫妻在疫情面前,他們放下小我,把大我放在前面,撇開個人利益,選擇承擔社會責任。

餐廳平時是餐廳,疫情期間就是戰地食堂。

不把一個員工推向社會,他們選擇和員工一起直面危機。

好在,梁棣夫妻撐過來了。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2

酒香不怕巷子深,隻要釀出好酒,就不愁沒人喝。

2008年上半年,梁棣接到北京奧組委的一個電話:

奧組委邀請公司參與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商的競标。

接到通知的梁棣心裡是既驚喜又擔心:

喜的是,自己的酒樓達到了可以為奧運會做飯的标準,獲得了官方的認可;

擔心自己做不好,畢竟這件事非同小可,容不得出一點差錯,責任和壓力太大了!

各種因素相加,這讓一向頗有主意的梁棣,有些舉棋不定,拿不定主意。

不得已,她給正在汶川災區做飯的丈夫王剛,打了一個電話詢問意見:

“北京第一次辦奧運,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肯定去!”

“既然入選,當然要做。你一定能行,我相信你。”王剛斬釘截鐵地說。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得到丈夫支持的梁棣,信心一下子就上來了,既然決定要參與競标,那就一定要做好。

知易行難,願望是美好的,競争是殘酷的。

梁棣心想:“憑着公司品牌号召力、在重大災難和疫情時期的事迹,再加上清潔工作很到位,征服評标委員會的心應該沒有問題”。

所以,在食品監督管理局的領隊帶着一衆工作人員來到公司的供餐後廚進行細菌檢測時。

梁棣及團隊成員臉上始終帶着微笑,在一旁等待檢測結果,看起來自信滿滿。

然而,當聽到工作人員對領隊彙報說“檢測結果不合格,細菌有100多個”時,梁棣懵了。

直到此時,梁棣才認識到,自己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要知道,“奧組委要求餐盤上的細菌不能多于50個!”

雖然清潔工作很到位,但由于夏天的悶熱潮濕、供餐的地方又設置在地下室,餐具上滋生微生物就成了必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通過遴選,梁棣特地向專家請教,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

公司員工将清潔後的物品用保鮮膜包起來!

為此還專門建立了自己的化驗室,建立了一套非常嚴格的送餐衛生制度,硬是把細菌數量下降到了14個。

經過層層篩選,公司以86分的高分入圍,并作為唯一一家擔此重任的民營餐飲企業。

于2008年6月15日被北京奧組委最終确定為“第29屆奧運會(殘奧村)運行團隊餐飲服務商”。

拿到了奧運會的入場券,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奧運會比賽期間,梁棣天天待在現場,調度控場,一刻不敢放松。

為了讓大家吃得滿意,她更是自掏腰包,以超出奧組委制定的标準,為與會人員準備膳食,即使虧本也在所不惜。

付出終有回報!

公司員工的表現及提供的餐食、飲品,獲得了奧組委的一緻贊賞,各種榮譽紛至沓來。

梁棣夫妻還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殘奧會“中國味道·奧運标準”及個人金質獎章。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3

2009年,王剛要在四川建立食品工廠,生産各種封裝食品、作為門店的原輔料基地。

對此,梁棣持反對意見,但王剛卻心意已決,一意孤行。

“任何分歧最終必須聽他的,既然他決心要建食品工廠,那我就盡力把工廠建好。”

梁棣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梁棣專門向美國何爾美食品公司中國區總裁取經,跟很多朋友去咨詢該如何建這個工廠?

朋友建議,既然你想把飯店開到國外,那麼工廠就必須要有出口的能力,它的工藝流程就要符合出口的标準。

于是,梁棣找到了輕工設計院,給工廠做最高标準的設計。

除此之外,梁棣還像朋友學習食品工業的專業知識和經營之道。

更是在食品廠最初開拓市場的一兩年中,帶領團隊東奔西跑開疆拓土、殚精竭慮。

但梁棣夫妻倆都低估了建工廠的艱難程度,梁棣都險些撐不下去。

建工廠投入5000萬,五年之内全部賠,大概賠了六千萬,加起來近一個億。

直到2014年,食品工廠才慢慢地發揮出它的力量。

2013年,梁棣把店開到美國後,所有調味料都從工廠直發美國,且符合出口标準。

梁棣說:“如今,當初的食品工廠已更名為‘四川王家渡食品公司’,工廠的核心理念就是模拟手工,國标生産。

公司有100多個産品,全都是自己的知識産權,不僅能滿足自己公司的需求,還能給其他很多餐飲企業服務”。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如果說2003年北京非典,讓梁棣收獲的最大心得和經驗是:

疫情期間不關店;科學消毒戰勝病毒,不能杞人憂天,更不能盲聽盲從。

那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梁棣收獲的就是:

“做事不能隻看眼前的利益。其實你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在為你的品牌做積累。”

2009年,建立食品工廠的事情,梁棣收獲的就是:

夫妻創業,在公司管理上,除了有一個拿主意的人外;

另一人還要以身作則、帶頭落實,既當“指揮員”,又做“主攻手”。

梁棣,她就是一個勵志将中國四川味道,輸出海内外的四川妹子。

不陶醉于既往,不糾結于當下,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走出舒适圈,走出曆史榮譽圈。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4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5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2020年我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又恰逢2020年春節,

這對餐飲行業來說,企業規模越大,其損失和影響将越大,MZ東坡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潘石屹曾說,“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兩種基本素質,

第一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幹擾;

第二是化解危機的能力,能夠在危機和矛盾中抓住機遇反敗為勝。”

梁棣作為公司的CEO,面對新冠肺炎這樣的突發危機事件,她具備化解危機的能力和定力嗎?

2020年1月23日淩晨,武漢宣布封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集團董事長王剛表示:甯願戰死商場,也不坐等結果。

身為集團總裁,梁棣也表示,

“我們不想等待,我們想沖,我們要迎難而上,邊做邊想,邊幹邊想,幹才有方向。”

梁棣決定借此機會夯實管理基礎,積極應對改變。

因為她心裡明白,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誰也不容易,我們不能等着别人來救。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6

基于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集團面對此次新冠疫情,梁棣夫妻依舊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除了因疫情防控不得不關門的門店外,其餘門店照常營業,哪怕門店開着。

沒有客人,也不能把一個員工推向社會。

在個人利益與承擔社會責任面前,梁棣夫妻,再次選擇了承擔社會責任,

他們“劃地為陣”,主動擁抱疫情,全國150多家餐廳,再次成為“戰地食堂”。

梁棣再次拿出她不怕事兒的作風,果斷采取行動,并在行動中不短調整。

準備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給員工做防疫培訓并制定檢查标準;

召集公司負責人開會,商讨人、财、務的問題。

門店既然正常營業,那麼無論有無客人上門,都要做好到店客人疫情防護工作,确保客人安全。

與此同時,湖北的門店,給當地的醫院免費送餐。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7

(梁棣<左1>)

為了消耗庫存備菜,各大門店于1月25日開啟線下“便民菜站”。

收入從最開始的一天幾百元,慢慢達到了一天上萬元。

門店的一次偶然嘗試,讓梁棣發現:人們對時蔬需求量很大,卻又因為疫情不想冒險出門采購,

為此,梁棣組織團隊24小時開發線上小程序賣菜,并逐漸豐富菜品、增加即食半成品。

在逆境中求生存,冷靜思考,不妥協、不坐以待斃,大膽嘗試,勇敢行動,這就是梁棣。

2月9日,企業上線“賣生鮮蔬菜”的小程序,顧客當日下單、次日到達,2天銷售額破10萬元;

同時,集團選擇與物美“共享員工”

讓員工在自己的中央廚房為物美、每日優鮮提供分揀、初加工、打包等工作;

2月24日,企業跟北京物美超市合作,将産品進行再組合,在物美開了4家新型線下門店,賣工廠供應鍊做的半成品熟食;

現在,餐廳年營業額高達20億元。

人、 财、務可以說都沒有問題了,但是在梁棣看來,非常時期,還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要嚴明紀律、狠抓執行、确保大家“人在軍心在”。

不同于以往溫情脈脈地管理方式,在危機期間,梁棣以“軍中無戲言”的強勢管理方式,

給了幾個店長警告、有的甚至當天就降職降級,以此來确保公司上下保持有序狀态。

梁棣的公司不僅沒有被疫情打垮,還實現了業務創新。

形成了線上線下新的餐飲生态閉環,也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和良好的用戶口碑。

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每一次危機,都隐藏着機會,危機越大,機會也就越大。

梁棣說:“危機就是最好的鍛煉,也是最好的團建”“餐廳平時是餐廳,戰時就是戰地食堂”。

集團在經曆了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等事件積累的經驗和實力後,

他們又一次成功地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為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

而如今的梁棣,可以說是家大業大,再也不是當年什麼都不懂的“四川幺妹”,

可在梁棣看來,自己依舊隻是“一個做飯的”,還給自己取網名“中國廚娘”。

餐廳女服務員成功案例(她16歲做餐廳服務員)18

看成功企業家的故事,領悟的是他們身上折射出的企業家精神。

從梁棣的身上,我獲得了三點啟示:

一是遇事“怕和等”是沒有用的,要想獲得天助,首先得自助;

二是持續學習、終生學習,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機遇可遇不可求,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事不能隻在乎眼前的利益,要把眼光放長遠。

正所謂,往前看,全是困難;站在未來往回看,都是方法。

從梁棣身上,你收獲了什麼呢?

參考資料:

1.《跟MZ東坡學危機管理》得到課程

2.《中國餐飲改革與創新30年風雲人物》

3.《MZ東坡CEO梁棣:餐飲生态鍊革命》

4.疫情廚娘——梁棣:餐飲人的天職是提供飯菜,餐廳也是戰地食堂

作者:朱小暢&圓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