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排海會有哪些影響?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污水一旦付諸實施,兩年後史無前例的上百萬噸核污水排海進程将被開啟,排放期将長達20至30年自日本政府宣布決定後,中、韓、朝、俄等周邊國家紛紛反對,太平洋島國論壇呼籲日重新考慮排海決定,中美洲8國與韓國一道發表聲明予以反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核污水排海會有哪些影響?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污水。一旦付諸實施,兩年後史無前例的上百萬噸核污水排海進程将被開啟,排放期将長達20至30年。自日本政府宣布決定後,中、韓、朝、俄等周邊國家紛紛反對,太平洋島國論壇呼籲日重新考慮排海決定,中美洲8國與韓國一道發表聲明予以反對……
核污水排向海洋,直接破壞海洋環境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導緻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其中3個反應堆發生堆芯熔毀,是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之後最嚴重的核事故。為了冷卻受損的堆芯,福島第一核電站不得不注入大量海水。這些海水與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形成核污水,并被裝在特制的儲水罐。據《東京新聞》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新增140噸核污水,目前核污水總量超過125萬噸,儲水罐超過1000個。
核污水對全球魚類遷徙、人類健康、遠洋漁業以及生态安全方面的影響則是難以預知的,比如日本上世紀50年代曾發生由工業廢水排放污染造成水俣病。當時,許多日本人認為通過海洋可以稀釋工業污水,其結果适得其反,還導緻熊本縣水俣灣附近的民衆出現嚴重的身體障礙、精神失常乃至死亡。時隔今日,日本政府承諾向海洋排放的核污水“符合标準”,但誰又能保證未來不會發生類似水俣病的情況呢?更何況,當年的水俣病隻集中在日本部分區域,而排入海洋的核污水産生巨大的蝴蝶效應則将會蔓延至整個太平洋,直接破壞海洋環境。
日本核污水暴露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危險短闆
衆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家底豐厚、技術先進、擁有強大盟友的發達經濟體,在尚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決定将福島第一核電站130萬噸核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政府的決定讓世人震驚而費解:緣何如此不管不顧,置全球生靈于險境?抛棄國際道義,枉顧鄰國關切,不聞國内外反對聲浪。無獨有偶,美國口是心非,對日本政府将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的決定卻予以支持,還感謝日本所謂“公開透明”。這種強烈反差,不僅包藏着日、美兩國精緻的利己算計,也暴露出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危險短闆。
日本政府的出發點不是本國民衆的福祉,也不是國際社會的關切,而是純粹的短期利害考量和特殊利益訴求:一則日本可立即解套,免于支付高昂的維護費用,輕裝上陣,把福島核電站事故處置成本轉嫁給全球分擔;二則可讓福島核事故盡快翻篇,甩掉事故包袱,為繼續利用核電開路,從而在國際碳交易框架下,助力日本經濟參與全球競争。一言以蔽之,就是放膽利用制度短闆,實現利益最大化。尤其令人心寒的是,此事開啟了危險的先例:一個國家為一己私利,可以蓄意造就核污染或者核洩漏風險,而不會遭到美國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約束或懲戒。美國對日方行動聽之任之,非但未發起多邊協調或施以援手,反而公然縱容鼓勵日方行徑,完全放棄了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在全球減排壓力日增、核能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全球核安全治理已經跟不上實際需要,有必要建立全球核安全信用系統,以便從制度上對核洩漏和濫排行為予以管控和約束,這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制度設計。
核污水排向海洋,等同侵犯人類的生命健康權
2016年6月,由日本政府組織的專家會議提出5種處理核污水的方式,包括倒入海洋、地下掩埋等。不是沒有别的方式處理,隻是倒入海洋是成本最低且耗時最少的方式,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尋求通過該方式處理核污水,但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也沒有獲得國内外輿論的支持。據日本《朝日新聞》2021年1月3日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55%的受訪者“反對”将核污水倒入海洋。盡管日本政府多次強調向海洋排放的核污水是“經過處理”“符合相應标準”,但顯然忽視了核污染的影響是長期且未知的,對于 “世界唯一核武器受害國”的日本不會不知道核污染給人類、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是長期持續的,特别是很多後遺症、副作用即使過了十餘年也難以完全消解。
日本政府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決策,不僅不利于海洋生态環境,而且還将對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共同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脅。海洋是人類共同财産,人類是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一家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質就将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響。聯合國5名人權專家2021年3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稱,“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将提高兒童的健康風險,這等同于侵犯人權。” 長期緻力于保護環境的國際組織“綠色和平”則多次敦促日本政府在核污水處理問題上慎重等。随着時間的推移,上百萬噸核污水排向海洋是緻命的,将對75億人的健康造成傷害,對這極不負責的行為直接侵犯了人類的生命健康權,必将招緻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