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第二屆“文物墨影,紙上春秋”書法文物志願服務校園行活動來到了濟南市曆城區彩石中心小學和濟南市曆城區文博學校。由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萊商銀行、文化大觀雜志、山東博物館等單位共同為學生搭建的傳統文化大課堂,為兩所學校的百餘名學生奉上了一場以書法文物為主題的文化盛宴。
盛情難卻:“給我們班也講講吧!”
掌聲和贊歎聲聚集的地方,是書法文物噴繪作品展覽的所在。觀看展覽的學生總會被文物厚重沉穩的曆史氣息感染,為精緻而有生命力的書法藝術發出感歎,因講解員深入淺出、縱貫古今的生動講說而掌聲不斷,笑意滿滿。
“他們圍在那裡幹什麼呢?”
“我聽見他們在讨論《蘭亭序》,應該是在講書法吧。”
未參加本次活動的學生在一旁讨論。有的學生走上前來聆聽,有的站在原地踮起腳尖望向展覽,有的學生則跑到教室把自己看到的新鮮景象和同學分享。
掌聲吸引來了更多的人。看不到作品的學生豎起耳朵認真聽着解說。展覽結束後,未參與活動的教師趕忙上前向講解員問道:“您能等一下再走,給我們班的學生也講講嗎?”
“我們也需要,給我們班的學生也講講吧!”
對活動的工作人員來說,這顯然是無法拒絕的邀請。
落筆不悔:嚴謹是如何練成的
“古時候把字刻在石碑上,萬一刻錯一筆怎麼辦啊?”
“我買可擦筆就是為了便于修改,不知道古人是怎麼做到的。”
9月27日上午,彩石中心小學的學生在書法專家胡岩的書法知識講座中,深刻體會到了“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真理。胡岩通過經典書法碑帖作品,向學生介紹了碑和帖的區别。黑底白字的“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古人将書法家的手迹蒙在一塊石碑上,工匠将字雕鑿出來,再用墨把字拓到另外的紙上。白底黑字的“帖”是書法家寫在紙上流傳的藏品,家中有一塊“帖”便是有了一塊“傳家寶”,可以世代在家族中傳下去。聽到這裡,學生聯想到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可擦筆、修正帶等文具,感慨古人的精湛技藝和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講座中展示的刻有書法真迹的石碑圖片,給當代青少年帶來了别樣的啟迪和感動。在彩石中心小學師生的邀請下,由專家胡岩親筆書寫的“淡泊明志,甯靜緻遠”八個字挂在了學校的書法教室中,激勵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堅持不懈。
9月27日下午,書法專家以書法知識為文博學校的學生實施了一次“浮躁遠離計劃”。“同學們不要亂動,小心把墨汁沾到身上!”聽到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叮囑,胡岩順勢向學生介紹了松岩墨、油煙墨等不同材料的墨,啟發學生對研磨的思考。胡岩介紹,毛筆蘸墨書寫,寫錯一筆整張紙便作廢,因此古人在動筆前便要提前構思好書寫的内容和對整張紙的布局,而研磨的過程便是思考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進入書寫狀态,慢慢靜下來的過程。毛手毛腳把墨沾到手上的學生深表贊同,舉手對周圍學生說道:“看我!老師說得很對,我為大家實驗過了,确實擦不掉。”課堂笑聲一片,“落筆不悔”的嚴謹意識在笑聲中進一步加深。
動手寫出“傳家寶”
“我寫的字要是能當傳家寶傳下去就好了。”偉大的夢想總要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在書法專家胡岩的指導下,彩石中心小學和文博學校的學生開始了臨摹練習。有的學生已經學過幾年顔楷,專家便給他們現場出題,找出顔真卿最具代表性的字讓學生臨摹,考驗學生功底。有的學生遲遲不敢下筆,握筆的手緊張地有些發抖。胡岩便鼓勵學生大膽寫,勇敢邁出第一步,不用擔心能不能寫好。為讓學生形成寫書法的習慣,文化大觀雜志向學生贈送了毛筆宣紙等書寫用具。學生興奮地表示:“我要把我的紙筆和自己寫的字收藏好!”
“大家今天開心嗎?”“開心!”師生的笑容定格在了活動的合影留念之中。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需要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本項公益活動還将繼續向前,以書法藝術輕推文化之窗,讓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在更多少年學子心中生根發芽。
(文/高菲 趙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