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
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那必然不是陽曆節。
陽曆是辛亥革命之後,我國采用的西方公曆,俗稱“新曆”。陽曆顧名思義就是太陽曆,地球圍繞太陽轉動規律而制定,地球每365天5小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1周,稱為1個陽曆年。
那麼中秋節是農曆還是陰曆呢?
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農曆,可不是陰曆哦。
農曆,以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始,又稱夏曆、漢曆,是根據月相的周期變化,并結合地球環繞太陽運動之規律(即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制定的曆法。是一種陰陽結合曆。
這也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曆法,用置閏法填補了陰、陽曆的時間差,又用陽曆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
那麼這個被很多人混淆的陰曆到底是什麼呢?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所以有人也俗稱陰曆為“月曆”。
現在知道了嗎?中秋節是農曆可不是陰曆節日哦!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有什麼習俗呢?
祭月(拜月)
祭月(拜月)祭月,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這裡的“夕月”,即“拜祭月神”。
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在月下,設一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燃燈
湖廣一帶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以助月色的風俗。
《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顔色。中秋夜燈内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挂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中秋節作為民俗節日,是從唐玄宗開始,《開元遺事》記載:“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這裡的貴妃,就是唐玄宗衷愛的楊貴妃。
中秋節,始自大唐,那是我國古代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由國都長安城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将古老的中華文明傳播四海,世界各國的國君、使臣、客商、僧侶、學生、工匠、醫者、胡姬紛至沓來。
正所謂八方來賀,萬國來朝,浪漫的中秋節就在大唐這富足的盛世中傳承了下來。
如今yi情三年了,雖依然原地踏步且身無長物,但好在家人及朋友都平安健康。
有道是”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也祝看到此文的各位——”中秋團圓,安康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