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唇部的下疳。感染上梅毒後的第3周,受侵部位出現黃紅至暗紅色的圓或橢圓形單個潰瘍,上覆棕黃色薄痂,無痛。觸摸時在潰瘍底部有如硬币或軟骨,故也稱硬性下疳,發生在唇部的下疳表現十分典型。這時相應淋巴結腫大,堅硬但無痛、不粘連。
2。 黏膜斑是感染7~10周後的第二期梅毒。損害部位呈灰白色光亮而微隆的斑塊,常為圓形、橢圓形或環形,易發生糜爛,好發于口腔的牙、龈、舌、腭、懸雍垂。二期梅毒的皮膚損害稱為梅毒疹,此時感染力最強。
3。 梅毒瘤是第三期梅毒。表現為有彈性的腫塊,有波動感,以後發生潰破。口腔裡上腭的梅毒瘤可導緻軟硬組織穿孔。舌部梅毒瘤呈分葉狀,伴溝裂與舌乳頭萎縮,在萎縮的邊緣并發舌背白色角化病或白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