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30 21:16:51

6月11日、12日,周末兩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簡稱“同濟醫院”)腎内科41歲副教授何凡連續開辦了兩個培訓班,每個班30人,參加的都是血液透析專業的醫生,分别來自湖北省的30家基層醫院。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1

何凡(中)在病房查房。

7月15日,同濟醫院腎内科,何凡管的20張床住滿了患者,其中15個患者是因為透析用的血管問題當地醫院處理不了,轉到他這裡來的。

6年前,在國外研修罕見病專業博士後回來的何凡,立志要找到一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罕見病,但6年後,他成長為中國血管通路領域年輕的權威專家。

“解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是當時臨床上最急迫的需要。”何凡在談及專業方向的重大調整時說。

打通“生命線”

2016年7月1日,35歲的何凡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兩年博士後階段罕見病專業的研修,回到同濟醫院腎内科。

出國時,他從器官移植科轉到腎内科已5年。像所有渴望盡快出成果的年輕醫生一樣,何凡選擇在中國幾乎是空白的罕見病作為博士後研修方向,他立下志向,要像自己的美國博士生導師喬治·索科斯一樣,能有自己發現的罕見病,并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

然而,3個月過去了,何凡在門診沒有見到一例罕見病患者。他很快就明白了,患者自己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患了罕見病的,不可能直接來看罕見病門診。

需要透析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在門診卻非常多,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為10.8%。在何凡為見不到罕見患者而苦惱的時候,同濟醫院腎内科的專家們正在讨論一個急迫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很多血液透析的患者因為血管通路閉塞或血管過細的原因無法透析,生命受到威脅。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2

何凡(中)邊給患者做血管B超,邊給進修醫生教學。

用來透析的血管,不是人體的天然血管。由于透析需要每分鐘過血量的要求,醫生要找到一根适合頻繁穿刺的淺表靜脈搭到動脈上去,在動脈壓力的幫助下,這段靜脈用6到8周時間長成一個粗細和血流量都能達到要求的血管通路,它就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聽了幾次科裡的讨論,何凡站了出來:“我來試一下吧!”這個嘗試,意味着他放棄了罕見病的專業方向,在血管通路領域從頭開始。

首先開始突破的,是慢性閉塞血管的開通。當時在國際上,慢性閉塞的血管通路是被放棄的,要麼換人工血管,要麼插導管。何凡面臨的是:人工血管容易發生血栓,需要反複地介入治療,每次治療費上萬元,高昂的維護費用,足以讓很多透析患者因病緻貧或因病返貧;導管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8個月,人體隻有4個部位可插導管,腎髒患者由于毒素的累積,血管受到損害,無法承受反複插管。

打破窘境,需要另辟蹊徑,更需要勇氣。何凡想到,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的慢性閉塞可以通過介入技術開通,那腎内科血管通路的慢性閉塞是否也可以用介入來開通呢?帶着這個想法,何凡到心内科,學習掌握了介入技術。

第一例打通閉塞血管通路的手術是2017年8月完成的。患者是56歲的張女士,湖北應城人。2011年4月醫生在張女士的右手臂建立了血管通路開始血液透析,僅半年後就閉塞了,她被迫通過中心靜脈插管來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靜脈插管就是将一根導管直接從頸部通過心髒周圍的血管插到心房内,張女士常年胸口帶着一根“天線”。她找到何凡的時候,已換過3次的導管又堵了。

再換導管,張女士很可能下不了手術台,這個風險對張女士太大了。何凡決定試着開通她閉塞了6年多的血管通路,他已經做過充分的利弊權衡:最不好的結果就是開通不了,手術過程沒有風險,張女士要承受的隻是穿刺的疼痛。

“沒想到手感非常好!”事過5年,何凡回憶起當年操作的情景,手下意識地擡了起來,就像在操作一樣。在B超的引導下,何凡将一根0.89毫米的導絲順利地穿進張女士閉塞的血管中,張女士原本閉塞的上肢血管打通了,沉睡了6年的血管通路“起死回生”。

突破禁區

閉塞血管通路打通後,何凡又馬不停蹄地向小直徑血管挑戰。國内外的透析指南上說,可供建立血管通路的血管應在2毫米以上,2毫米以下血管做血管通路有兩個問題,血管縫合要求極高,成功率卻不高;即使成功了也可能因為血管狹窄成熟不良無法使用。

何凡碩士和博士都是器官移植專業,在讀博士期間他曾經做過小鼠的心髒移植,具有紮實的顯微血管吻合技術。現在,他通過學習,已能娴熟地掌握介入技術。這是他勇于挑戰的底氣。

這一次,何凡選擇了一位19歲的紅斑狼瘡患者。患者的頭靜脈1.3毫米,桡動脈1.1毫米,比一根頭發絲粗不了多少,都沒有達到國内外指南上的2毫米标準。經過40分鐘的緊張手術,何凡成功将這兩根細小的血管縫通。“真是不可思議!”手術室的醫護人員用掌聲祝賀成功。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3

何凡在雲夢縣人民醫院義診時,為患者畫“血管地圖”。

好景不長,真的就像指南所說的,這個患者發生了“血管狹窄成熟不良”問題,如果不幹預,手術将宣告失敗。幹預的方法隻有一個,就是将血管用球囊擴開。給手術才2周的細小血管用球囊擴開,沒有先例,很有可能将血管擴破,前功盡棄。

何凡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苦苦思索,尋找對策。他想到從自己開通閉塞血管通路的臨床研究中找答案——把過去術後不同時間的血管标本送去病檢。病理檢測表明,血管通路手術後一周,靜脈就開始明顯增生,那麼理論上,術後兩周的靜脈沒那麼容易擴破。

有了理論支持,何凡用小球囊對那根細小的血管進行了擴張,手術成功。6周後,這名患者的這根細小血管,成功長成一根符合透析穿刺要求的血管通路。

成功完成了幾例後,何凡開始動物實驗和對病例的随訪研究。“要知道哪些情況能通哪些情況不能通。”同事們看到,年輕的何凡太拼了,不是在動物房就是在手術室,周末他開車帶着血管B超儀到地市州找患者——那些正面臨血管過細或血管通路閉塞而無法透析的患者。

一年後,何凡在一個學術會議上公布了為小直徑血管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和慢性閉塞血管通路再通的研究成果,200個病例,有130多例是他自己開車拖着B超機到下面醫院去找到的。他因此成為兩個“中國第一人”:第一個成功打通慢性閉塞血管通路的人,第一個突破禁區、成功給血管直徑小于2毫米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人。

截至目前,同濟醫院腎内科開展的疑難閉塞血管再通手術1000多例,開通閉塞28年的血管通路為現階段最長時間的世界紀錄。

“血管地圖”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一年要承受300餘次的穿刺。一個人身上的血管,适合做血管通路的血管隻有1米長。到同濟醫院來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血管維護不好,無路可走了,何凡對此刻骨銘心。盡管他已經具備了給一些無路可走的患者找一條生路的本領,但他仍然希望患者不要走到最後一步,那就要幫助患者把血管維護好。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4

何凡在雲夢縣人民醫院義診時,為患者畫“血管地圖”。

從最初下去找患者,到後來越來越多的疑難患者慕名而來,何凡意識到,隻有一個同濟醫院,隻有一個何凡團隊是不能解決所有湖北省的血液透析患者問題的。他必須幫助下面的醫生成長起來,負起患者日常管理的責任,同時,也通過他們把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技術傳授給更多的患者。

從2017年3月開始,何凡帶着他的團隊開展了全湖北省内的“攜手共創生命線,血管通路公益行”的活動,這個公益活動融查房教學、用血管B超對患者血管評估、面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其實就是對基層醫生和患者的全方位現場培訓。

從2017年4月至今,何凡每個季度都要開辦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初、中、高級培訓班,他希望把基層醫生們培訓成患者生命線的保衛者。

6月11日的血管超聲培訓班,何凡講第一課,講了理論後就用模拟手臂教具做實操。前幾年沒有專業教具的時候,用的是新鮮豬肉。

公益行和培訓班,幾乎占用了何凡所有的休息時間,不管是自己的創新技術還是剛學到的新知識,他都傾囊相授。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内科副主任潘春勤向長江日報記者出示了一份自己醫院開展新技術“彩超及血管圖譜的可視化管理在内瘘中的應用”的申請文件。這個新技術,通俗地說,就是何凡他們給血液透析患者畫的“血管地圖”。

何凡最初的“血管地圖”,是用粗水筆在患者的手臂上做的一個穿刺規劃圖,拍下來保存到患者手機裡,也可以打印出來。有了這張圖,每次穿刺都可完美地避開不久前穿過的血管,給血管自我修複的時間,幫助護士走出“哪裡好打就打哪裡”的盲目,避免血管不被“戳爛”。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5

患者保存在手機中的“血管地圖”,他們到外地時出示這個地圖,當地醫院的醫生護士就知道在哪裡穿刺了。

後來使用了制圖軟件,“血管地圖”更完善了。“血管地圖”上注明了姓名、血管穿刺方法、禁止穿刺區域、可供穿刺血管B超探測結果等内容,是透析患者手臂血管使用的說明書。

尿毒症患者要依靠透析來維持生命,每兩周至少要定期去醫院5次,每次要打兩針,一針将血液引出,一針将在機器濾過毒素的血液再回輸。一旦開始透析,他們就走不遠了。“血管地圖”還可以幫助透析患者實現“詩與遠方”的夢想。

去年夏天,在同濟醫院透析了4年的張先生帶着“血管地圖”去利川避暑。随後的兩個月裡,利川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按圖給張先生每兩周透析5次,像在武漢一樣順利。張先生說:“我原來連在外地過個夜心裡都不踏實,現在終于可以出遠門了。”

血管造影腎病透析患者能做嗎(帶着他畫的血管地圖)6

患者保存在手機中的“血管地圖”,他們到外地時出示這個地圖,當地醫院的醫生護士就知道在哪裡穿刺了。

曾經在何凡這裡進修學習一年的雲夢縣人民醫院青年醫生王偉,已經将“血管地圖”用在透析患者的日常管理上,不太疑難的慢性血管通路閉塞,他也可以自己做再通手術。他說:“我經常在晚上給何教授打電話請教,都在晚上10時以後,白天他太忙了。”

現在,王偉管理着175名患者,差不多是雲夢縣現在終末期尿毒症患者的一半。“王偉們”令何凡感到欣慰。他看到,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沒有發生并發症的透析患者,一年下來,整個透析費用個人隻需支付5000元。何凡說,國家給這些患者在經濟上兜了底,我們就更應該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何凡的“攜手共創生命線,血管通路公益行”已走遍了湖北的63個縣市,還去了新疆、青海、甘肅、安徽、湖南、江西、廣西、雲南、河南等10多個省份的數十家基層醫院血透中心。血管通路的初、中、高級培訓班辦了36個,培訓醫生754名。

這6年,何凡走過的基層透析室的中心靜脈置管率從50%下降到了10%,達到國際指南的标準。何凡在保衛透析患者生命線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離那個想用自己名字命名罕見病的何凡也越來越遠。他說,能幫患者解決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患者願意把生命交給自己,“這就是對我最崇高的敬意,我的内心很滿足!”

(長江日報記者田巧萍 通訊員蔡敏 鄧國歡 圖/通訊員陸安迪 齊劍東 潘春勤)

【編輯:鄭曉曉】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