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小的西安周末遊,和我一起走走停停,看看大陝西。
周末全城都在等雨,經過周六晚的淅瀝小雨,周日的頭頂又是個豔陽天。為了不辜負好不容易的周末,我們決定去泾渭分明觀景台,看看耳熟能詳的“泾渭分明”是如何的震撼壯觀。否則,無法向外地朋友證明,我是個來陝6年的西安人。
泾渭分明(圖via網絡)
沿着河堤路一路向東,途徑西安湖、紫薇湖、灞橋濕地公園、灞渭灘塗區、高陵渭河生态景觀公園。上渭河大橋穿過渭河,再看1公裡左右,就到了泾渭分明觀景台。
自古泾渭皆分明,豈見兩河同流渾?
按地圖定位,一眼就看到了泾渭分明 觀景台。未經修葺的小高台,站滿了前來觀景的人。遺憾的是,肉眼看不出泾河、渭河孰清孰濁。大家紛紛表示:來得時間不對。
登上河提路上的高地,站在“泾渭分明”的立牌,肉眼還是無法看到泾渭分明現象。
的确,本是平常的河流交彙,因為兩條河的含沙量不一而出現泾渭分明的現象,但需用航拍才能顯示出其特征。
看到泾河邊的柏樹林邊有許多人紮吊床、鋪野餐墊野餐後,我們也将裝備帶了下去。沿河邊走一走,居然看到了不太分明的泾渭分界線。泾河為清,渭河為濁,在交流處顔色不一。
泾河和渭河,到底誰濁誰清?之前讀《詩經》時,有讀到過“泾以渭濁,湜湜其沚”,說的是泾河水清。但同行的夥伴卻說渭河水清,因為杜甫有詩雲:“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去馬來牛不複辨,濁泾清渭何當分?”
那麼,泾河和渭河,到底誰清誰濁呢?查閱資料後發現,河是正經河,但交流處就不一定了。有時泾清渭濁,有時泾濁渭清,這都是真實存在的合理情況。
曆史上,泾渭濁清之争也曾多次發生反轉。
>從春秋戰國到魏晉時,泾河濁而渭河清。
>戰亂不休的南北朝時期,泾河清而渭河濁。
>隋唐時,泾河濁而渭河清。
>唐朝五代之後,泾河水開始變清,渭河水變得渾濁起來。
>現代,泾濁渭清和泾清渭濁,交替發生,呈季節性變化。
每年10月到次年6月,我們看到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濁的景象。但在7月-9月,兩河都處于豐水期,會出現:泾渭皆濁,或者 泾河濁渭河清的景象。
如此一來,隻有泾渭分明是真的,但孰清孰濁實在無法下個定論。
泾渭分明周邊遊:河堤路沿途都是美景
在泾河邊呆不久,就遇到了工作視察,我們不得不收拾裝備回家。同行的另一組家庭,卻帶着孩子去了夢幻水之夢遊樂場和荷塘月色垂釣園。
因着渭河保護的原因,高陵渭河生态景觀公園和灞渭生态灘區已經關閉了。所以未能見到傳說中的千畝荷花池。想想和車遊濕地公園失之交臂,一陣陣遺憾。
灞渭生态灘區
灞渭橋車遊濕地
最後我們來到了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旁的渭河大橋下,找了一個陰涼地方,打了幾把王者。
本想去渭河邊抓魚,等了十幾分鐘,也沒有看到去年魚群起跳的景象,更别說捕魚回家了。
我一個人去河堤路南邊轉了轉,不限時的垂釣園裡坐滿了人,實在佩服他們在烈日下的定性。周邊荷花池荷葉田田,核桃已長出了青色的果子,靜待成熟。
盡管對泾渭分明有些感慨良多,但等雨的周末,還是很惬意的。希望我能逛遍西安周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