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點找到了!”最近一項關于G點的研究宣稱。然而,這研究中提出的所謂具有明确解剖結構的G點,是在一位83歲老妪的屍檢中發現的,這真的科學嗎?先看看其他科學家對此的看法吧。
自格拉芬博格醫生(Ernst Grafenberg)1950年提出G點的概念以來,人們對它的探索從未止步過——無論是基于科學目的還是實踐需要。
可惜,在找G點的具體位置和解剖結構的路上,人們從未一帆風順過。很多女性對自己G點存在堅信不疑,但學界找G點的情況則是,搞解剖的一籌莫展,做腦成像的步履艱難,從心理角度研究的雲山霧罩。
在這種情況下,突然,整形婦科專家亞當·奧斯特羅欽斯基(Adam Ostrzenski)的一項研究說,G點的解剖結構被找到了!
女屍探秘
奧斯特羅欽斯基聲稱,他在陰道壁深處發現了一些囊狀結構,當打開這些囊狀物的時候,會發現其中有白色的像“毯子”似的膜狀結構,揭開這層“毯子”之後,就能看到一些很小的藍色葡萄串狀的結構,他認為這就是G點的真身。
奧斯特羅欽斯基還指出,這個G點區域還包括一條繩索狀的管狀物,看起來似乎是陰道壁中間的勃起組織,當充血時,就會向周圍的組織升起。
這個“驚人發現”,是奧斯特羅欽斯基在解剖一具來自波蘭華沙,不幸死于頭部重擊的83歲老妪的屍體時發現的。
據奧斯特羅欽斯基說,之所以在波蘭做這個研究是因為當地允許解剖死亡不久的屍體,而此時組織之間的區别比較分明。
突破還是烏龍?
這真的是個突破嗎?至少印第安納大學性學專家赫本尼克(Debby Herbenick)不這麼看。(她曾發表過關于女性鍛煉高潮的研究)
赫本尼克在博客中表示,或許假以時日,在一些女性身上我們會發現一些解剖結構,當通過陰道去刺激這些區域時,會帶來快感甚至高潮。
如果是這樣,我們可能把這些地方稱作“G點”。不過,也許在另外一些女性身上,根本無法确定這樣的結構。
或者說在有些女性身上,就算發現了一些特定的結構,但如果這些地方與性快感和高潮之間沒有關系,那這些地方還能叫做G點嗎?
在奧斯特羅欽斯基的研究中,這位倒黴的83歲老妪之前的性經曆根本沒人知道而且恐怕也沒法知道了,又怎麼能确定她的G點是否真是那裡呢?
而且,隻解剖了一具不大具有典型性的屍體就匆匆宣布找到了G點,卻無視之前那麼多相關的研究也未免倉促了一點。
而知名科普作家、遺傳學博士劉易斯(Ricki Lewis)則同奧斯特羅欽斯基進行了交流,她發現,奧斯特羅欽斯基之所以要做這個研究,是因為2008年有篇文章是關于“G-spot 基因”的,他相信既然“G-spot”有遺傳基礎,那麼每個人都應該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