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種基因的恐龍是《侏羅紀世界》系列的一個新想法,因為此前的舊版《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已經把幾個辨識度比較高的恐龍給整出來了,為了讓恐龍本身變得更加“吓人”,就需要給它們安上一些特别的技能,于是就有了個頭嚴重超标的滄龍,以及混種恐龍,而根據主創的說法,在《侏羅紀世界3》中不會再登場混種恐龍,所以,目前整個系列也就以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兩個反派角色為混種龍的代表,下面就來結合一下最新曝光的一些棄用概念圖對比一下這兩個混種龍的異同。
1、造型。
暴虐霸王龍,又叫暴虐龍,體長15.2米,高6米,重8噸。
暴虐迅猛龍,又叫狂盜龍,體長7.3米,高3.1米,重約1噸。
在設計兩個混種的初始階段是非常類似的,從一些原初造型概念圖來看,主創都想要混種體現出一種狡猾、猙獰的感覺,因而并沒有将它們設計得非常粗壯,即使是體長10幾米的暴虐霸王龍,造型上也顯得略瘦長。而且在原初設計中,都給混種龍設計出了一些比較特别的裝飾,比如突出的角冠等,
特别是暴虐迅猛龍的原初設計中,竟然給它安上了雙脊龍的褶子,劍龍的尾巴和甲龍的背甲。
最新曝光的棄用暴虐迅猛龍概念圖,融入其他幾個典型恐龍造型這一點倒是沒有令人想到:
不過一些特别另類的設計都沒有被最終采用,兩個混種龍最終的造型在身體結構上都沒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讓其他因素太過放大的話,就會影響整個造型的協調性和獨創性,假如真的給暴虐霸王龍整了一個棘龍的駝背,或者給暴虐迅猛龍整一個雙脊龍褶子,其形象反而就會變得像是其他恐龍的關鍵部位的廉價拼湊而已。
2、基因組成。
暴虐霸王龍的基因組成非常豐富,又是霸王龍、又是迅猛龍、又是食肉牛龍、又是樹蛙烏賊之類的,總之,就是想要集合自然界中那些比較有特點的生物,來打造一個終極的掠食者,這種概念早就存在,隻是在這部電影中以混種恐龍的形式表現出來了而已。
而暴虐迅猛龍的基因組成,并沒有被完全揭露,在電影中隻是介紹它說是集合了地球上最厲害的兩種生物的基因,其中一種是迅猛龍毫無疑問,另一種被推測是霸王龍,因為暴虐迅猛龍的頭部跟霸王龍有一些相似之處。當然,設定中也提到了它是以暴虐霸王龍的骨頭中的基因為基礎打造的,所以,或許它更應該稱之為暴虐霸王龍和迅猛龍基因集合的産物。
但是還有一種比較另類的說法更加有意思,鑒于暴虐迅猛龍能夠分别采取四足和二足行走的方式,這在獸腳類恐龍當中顯得很罕見,所以有說法是,暴虐迅猛龍或許結合了人類和迅猛龍的基因,還記不記得《侏羅紀世界2》當中那個小女孩臉部跟暴虐迅猛龍重疊到一起的鏡頭,很多人都說這是在暗示小女孩身上有恐龍的基因,那萬一這個鏡頭的含義是雙重的,也暗示了暴虐迅猛龍身上有人類的基因呢?
3、表現和能力。
暴虐霸王龍是整個系列表現最誇張的恐龍了,體型龐大、智商極高、還會變色隐身,絕對是人類作死的産物,這麼一個堪稱終極獵食者般的存在,被打造出來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大家瞅兩眼。當然,它被打造出來的直接原因則是吳博士這種非主流科學家超越科學倫理的瘋狂想法。
而相對于暴虐霸王龍,暴虐迅猛龍的概念就完全不同了,暴虐霸王龍身上體現出的就是更大更強的原始的比大小觀念,而暴虐迅猛龍的誕生則是帶着一種略顯靈異恐怖的進階觀念,所以說前者對應着結尾四龍混戰這樣的生猛大戰,而後者對應着古宅驚魂的哥特式追殺。
雖然說兩者的觀念沒有好壞高低之分,但是在表現上,暴虐迅猛龍出現了一些邏輯上的問題,比如備受大家吐槽的“用槍标記目标然後讓暴虐迅猛龍去獵殺,那何必不直接用槍把目标給殺了”這樣的問題,暴虐迅猛龍的誕生跟生物武器聯系到一起非常合适,但是用這麼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有點不明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