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完成的一項針對315名職業女性的問卷調查顯示,30歲已成為女性壓力來源的“分水嶺”,近百名3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感到工作帶給自己的壓力最大;30歲以上被調查者的壓力不但來自家庭,而且來自工作;壓力感不大的僅有16人,占全部被調查者的5.1%。
主持這項調查的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說,在高強度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多職業女性把“愛”都給了工作,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始終無暇理會。
與幾十年前的女性相比,目前職業女性的更年期和絕經期提前、乳腺癌發病率升高,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不僅是女性,很多年紀尚輕的男士也出現了類似“更年期”的表現,如記憶力減退,易疲勞,易煩躁,工作 效率低等,其實這就是“亞健康”狀态。
工作與休閑失去了界限
在哈爾濱一所知名大學做行政工作的梁老師就是典型的“職場女性”。年屆而立卻依然形單影隻的她,工作與休閑的時間界限已經十分模糊:結束了白天緊張的工作,趕到食堂匆忙吃完晚飯,她便回到辦公室加班。如果還有做不完的工作,她就帶着相關材料,在22時40分關門前趕回單身宿舍繼續挑燈夜戰。不但工作日如此,她的很多周六、周日也是這樣度過的。
談起自己的職場經曆,她的第一反應是:“我這算什麼?學校裡那些做學生工作、搞教學的老師比我壓力還大,研究所裡更‘恐怖’。輔導員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自習,隻能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談話,一談就到深夜。那些出色的教學成果和科研項目,隻靠8小時以内哪能完成?”
“以前别人給我介紹過幾個男朋友,人家有意跟我相處,可沒辦法,競争之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工作任務一來,就連吃飯、睡覺都不香,誰有心情談戀愛?”提起婚姻大事,梁老師神情黯然:“我知道結婚生子的事情耽誤不得,自己的年齡也一天比一天大了,可現在就業這麼難,要想在現有崗位上做出點成績,隻有多付出。眼看着辦公室燈火通明,你能安心回家聽音樂、看電視嗎?想想很多大學同學跟自己狀态差不多,心裡也就平衡了。”
工作壓力涉及家庭
如果說加班對梁老師這樣的單身人士更多地意味着為事業成功自願做出的“奉獻”,那麼對已婚的職場中人來說,“折磨”無疑是加班留給他們的最深刻感受。因為任務往往最短時間内要結果,而且不能有絲毫大意,這時不跑回單位忙幾個通宵根本交不了差,趕上孩子升學、老人有病,那種歉疚的心情就别提了。
現在,很多職場人士通過日以繼夜的工作實現自我價值,還有人将加班視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但與此同時,人們也應該認識到,身心的過度消耗不等于高質量的工作成果,透支生命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及質量,也會給自己及家人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專家說法]
留出“可持續發展”空間
王麗敏教授告誡“職場戰士”,人從健康到患病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良狀态持續久了,難免陷入疾病困擾,與其遭受病痛還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不如早做預防。
專家提示,健康需要時間,更需要“儲備”。職業人士首先應該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業餘時間的支配方式,然後為自己一天的工作做出可以靈活調整的計劃。無論怎麼忙,都應抽出時間運動、娛樂,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健身、美容。這些活動的形式并不重要,如果都不能實現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留一個甯靜的空間,放松身心。此外,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技巧,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職業素養,使得“職場戰士”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