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不是一個新名詞,對于每個月都會“失血”一次的女性來說,貧血是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的現象。在衆多面色蒼白的女人當中,你知道自己是屬于哪一類型的貧血症狀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六種不同類型的貧血人群會有怎樣的不同症狀。
1.營養不良性貧血
營養不良性貧血主要指體内嚴重缺鐵,其次是缺少維生素Bi2而引起的貧血。
病因:許多女性過分控制飲食,對肉類、雞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連植物油也吃得少,長期以青菜、蘿蔔之類素食為伍,從而導緻貧血。
症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發幹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症狀外,還可伴發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防治:營養不良性貧血的防治關鍵是調整膳食營養結構、科學進餐。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質蛋白,如豆漿、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肴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菜頭、胡蘿蔔、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腸炎、潰瘍病應積極治療,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2.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内貯存鐵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國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本病發病率甚高,幾乎遍及全球。
病因: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鈎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
症狀:與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症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别。
防治:治療缺鐵性貧血可用硫酸亞鐵或10%枸檬酸鐵铵5 ̄20毫升,每日服3次。同時還需同服維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進鐵的吸收。貧血症狀消失後,為鞏固療效還需繼續服藥1-2個月。
輔助治療:Q)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應注意膳食補充,每日進食80克的動物肝髒、瘦肉類、蛋、奶及豆制品等優質蛋白質食物。②适量攝人脂肪,每日以50克左右為宜。脂肪不可攝人過多,否則會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③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菠菜、紫菜頭、動物肝、動物血及山楂等,提倡使用鐵鍋。④膳食中應包括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對防治貧血有很好效果。⑤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偏食、長期素食等。
3.失血性貧血
失血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鐵性貧血;由于外傷或疾病過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機制缺陷,在短時間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貧血稱為急性失血性貧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