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今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窩頭會館》成為院慶活動的壓軸大戲。
7月26日晚,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實驗中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近90名師生将這部大戲搬上了民族文化宮大劇院的舞台。
作為北京師範大學直屬附校語文學科教研共同體一年一次的成果展示,這場演出讓線上線下的觀衆共同欣賞了一部充滿青春味道的《窩頭會館》。
中學生跨校創作經典戲劇
本次《窩頭會館》演出由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發展管理部和北京師範大學直屬附校學科教研共同體(語文)共同發起。三所學校共派出近90名師生參與劇目排演,從演員到道具、舞美,台前幕後都是中學生挑大梁。從去年9月開始籌備,排練曆時十個月。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劇目排演經曆一波三折,但中學生演員們卻堅持排練,未曾放棄,最終帶着他們用心诠釋的《窩頭會館》登上舞台。
據介紹,自2019年5月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牽頭,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實驗中學和第二附屬中學為主要實踐校,成立直屬附校學科教研共同體。此舉旨在立足于直屬附校學科發展、問題解決及專業提升等需求,整合國内外一流專家及基礎教育辦學資源,建立打破學校個體局限的學科教育研究組織。其中,語文學科教研共同體立足學科特色定制設計共同體教研活動,将語文教學與戲劇教育融合,在遵循語文教學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樹立“大語文教育”理念,通過戲劇活動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領悟,發展學生的語言感情和表達能力,為探索新型課堂教學範式提供樣例。
不同于以往在校園舞台演出,此次演出的《窩頭會館》也是學生演員們走出校園,走上劇院的大舞台進行公演。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汪文龍介紹,語文學科教研共同體每年選擇一部經典戲劇,組織成員校進行跨校聯排聯演,三年來已成功演出了《茶館》和《窩頭會館》。
“我們一直緻力于将戲劇教學變為戲劇教育,讓戲劇教育從校園走向社會,從而真正實現‘大語文教育’。走出校園,來到更大的社會舞台,學生登上的舞台更大,從中收獲的教育和成長也更大。跨校排練演出将各個學校以往相對封閉的小規模演出變為了社會教育的過程。長達數月的排演過程,學生在時間管理、同伴交流協作等方面都獲得了鍛煉。有些學生還由此愛上戲劇,将戲劇作為自己未來的專業。”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語文教師奚畔是此次《窩頭會館》“第三幕”的指導教師之一。她說:
“新課标實施之後,語文學科提倡教師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就要主動地進行文本細讀,還要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查閱各類資料。戲劇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語文學習營造了良好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真聽、真看、真感受。”
“以前我們都是通過研讀課本上的戲劇來學習,如今沉浸在劇場中表演,讓我更深入地體會了角色,身體力行中體會了作者的思想。平凡人内心的波濤洶湧,并不比名人平淡。”
北師大附中高二年級學生宋聖熠平時熱愛理科學習,他認為戲劇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文學素養,也讓自己更加感性地認識生活。
“學校搭台學生飙戲”源自育人初心
此次演出的《窩頭會館》分為三幕,由三所學校分别演繹。作為第三幕的演繹者,北師大二附中已經是第三次參與北師大直屬附校語文學科教研共同體的年度大戲。
作為西城區中學戲劇聯盟的參與校,北師大二附中始終堅持以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學生的發展基礎為教育理念,以人文自主為教育特色。2016年,北師大二附中首次攜手五所學校在“中華文化傳統高端論壇”中成功演出《棗樹》,自此該校便開啟了戲劇傳承之路,堅持“一年一大戲”,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台。2017年與西城區兄弟學校聯演《雷雨》,參加西城區百姓戲劇節;2018年參加自創劇比賽;2019年與北師大附校聯演《茶館》;再到如今,幾次聯演活動不僅實現了上文所說的育人目标,而且令人欣喜的是幾次排演讓劇團精神有了傳承,2019年的《窩頭會館》有前一年《茶館》的劇務人員加入,2020年的《窩頭會館》有《棗樹》的畢業學長加入,今年的《窩頭會館》依然有上一屆的“老演員”助陣。
北師大二附中的高二年級學生吳昊已經是第三次參演《窩頭會館》,登上大舞台演出令他非常開心。吳昊說:“學校語文課上會給我們講授戲劇知識,學校也有校本戲劇課。參演《窩頭會館》讓我更加了解曆史,通過對角色地揣摩更讓我看到了在大時代下努力生活的小人物身上閃耀的光輝。”高一年級學生郭宇恒身兼劇務和演員兩個身份。在他看來:“這次演出不僅提升了我的統籌能力,也提升了共情的能力。我飾演的人物隻有十句台詞,但我要在這十句話之間表達出巨大的情感爆發力。以前我覺得戲劇好玩,現在卻真正理解了戲劇是一種藝術。”
北師大二附中黨委書記申敬紅說: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重在提升學生的建構與實踐能力。這種能力不能隻從通過課堂,還要通過深入的實踐來培養。戲劇是非常有效的育人手段,因為孩子的社會角色比較單一,但在舞台上他們可以獲得各種不同的生命體驗。同時,戲劇也為孩子提供了迎接挑戰性問題并解決它的成長曆練,讓他們成為克服困難的實踐者。”
文字:常悅
圖片、視頻:付磊
編輯:張秋穎
美編:劉志軍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