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看完麥琪的禮物感受50字

看完麥琪的禮物感受50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3:23:03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伯特,他一生困頓潦倒,而歐亨利這一筆名,也是源自于他在監獄生涯中看到的一名法國藥典作者的名字。他的寫作生涯正是從監獄裡開始,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曾寫過幾百篇短篇小說,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想必就是《麥琪的禮物》了。

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經曆和成長背景,這使得他對小人物的描寫更多,而作為一名人道主義作家,對小人物的同情和對上流社會的鞭撻,更是他在小說中始終貫穿的“真理”之一。

他在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的基調中,融合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又時時構思出近乎荒誕的情節,引人入勝,加之以出人意外的結尾,值得讀者回味。

現實主義文學作家的作品大多具有批判性,而歐亨利小說向來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稱。

《麥琪的禮物》作為他的經典小說之一,除去意味深長的“所指”之外,我們不妨從文學技巧方面來剖析這篇經典作品。

看完麥琪的禮物感受50字(麥琪的禮物細節下的)1

一、多視角下的人物心理轉化和情節之間的巧妙過渡

任何一篇經典的文學作品,它的視角絕不是單一的,而作者更是會無意識的從多個視角去為小說中的主人公配上獨白,第三人稱的描述,對話等對種方式,以此突出主題和人物性格。

而在《麥琪的禮物》中,除卻意味深長的議論式結尾,作者完全從一個客觀者的角度去描述黛拉和吉姆,也就是所謂的“上帝視角”,在著名的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這樣的旁白式描寫經常出現。

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看到全文對話隻用到了兩處,一處用于黛拉為了買禮物而不得不賣頭發的場景。而這個對話更是簡短直接:

“你願意買我的頭發麼”

“我買頭發,二十塊錢”

“馬上給我錢”

第一人稱視角下的描寫,看似簡單,如果把它與黛拉的性格關聯起來,我們看到的則是:在如此珍貴的頭發面前,為了聖誕節丈夫的禮物,黛拉卻如此的毫不猶豫,而在這毫不猶豫的背後則是對丈夫深深的愛。

第二段對話,是黛拉和吉姆在互換禮物時的對話,這段對話應該是小說中的意識凸顯和對主題的深刻強化。

而作者之所以讓黛拉和吉姆以第一人稱對話的形式進行講述,這對于有靈魂的主人公來說,這也是黛拉和吉姆自己的想法。

以對話突出人物的性格,在面對比頭發,金表還要重要的對方面前,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愛,又害怕對方會自己的這份愛而感到畏懼。

作為讀者的我們,當然知道黛拉會賣掉自己的頭發,吉姆會賣掉自己的金表。而文中的主人公,他們并不知道對方要做的事,而且讀者也同樣堅信文章兩位主人公也同樣不知道對方的想法。

在這種真實下的人物矛盾沖突中,愛與怕,笨拙的人與深處的愛,通過這段對話突出的真是淋淋盡緻。

而在對話之前的“上帝視角”下的描述更是不可或缺,它是這一段對話矛盾的背景以及對人物刻畫的鋪墊。

在情節過渡上,文章似乎是沒有太多,前半段描述了黛拉的家庭狀況,後半段則描寫了主人公賣掉珍貴的東西來為對方買取禮物的行為。

唯一一個過渡的點則是作者通過一面鏡子來引出的。

她突然從窗前轉過身子站在鏡子面前。她的眼睛閃亮,可是她的面孔陡然失色有二十秒之久,她飛快地打散頭發,讓它披了下來。

貧窮的家庭狀況與令人羨慕的珍貴頭發,通過鏡子引出頭發,怎麼也令人意想不到。而這似乎是合乎邏輯的。

二、細節下的文學語言與潛台詞的應用

麥琪是指東方三聖賢。《聖經》記載耶稣降生之時,東方三賢人“麥琪”(英文Magi)為耶稣帶來了禮物。

聖賢即聰明賢能的人。作者歐亨利在小說的結尾用大段的議論來評論夫妻二人的聰明。與麥琪即聖賢聰慧的象征不可分割。

而除文章标題之外,在小說的描述裡,細節和潛台詞的應用更是不勝枚舉。

在小說開頭第一段:

一塊八毛七。一共這麼多,而且其中的六毛還是用小硬币湊成的。這些分币是向雜貨鋪、肉鋪和菜擔子買東西時讨價還價,一分兩分地省下來的,當時難免落了個“死摳”的壞名聲,使她覺得兩頰發燒。黛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一塊八毛七,而明天就是聖誕節了。

“一塊八毛多,一共這麼多,而且其中的六毛還是用小硬币湊成的”,不得不說,歐亨利對文學語言的應用真是很極緻了。

對于硬币的描寫如此之細,畫面感的顯現,熟悉場景的陌生化。

“黛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一塊八毛七,而明天就是聖誕節了。”這一句則直接交代了小說背景,以及對八毛七的進一步強化,而黛拉的這種行為則是對家庭狀況以及她本人的性格作出了一定的側面描寫。

而一塊八毛七,這一數字描寫在文中出現過三次,除這兩次之外,第三次則出現在黛拉在為吉姆賣掉頭發買完禮物後,在家裡的一段心理獨白。

“要是吉姆瞧我一眼,沒有立即殺死我,他會說我倒像科尼島上歌劇合唱隊的歌手,可是我還能怎麼辦,一塊八毛七叫我買得成什麼”

這一塊八毛七的數字描寫,除去具體的數字化,而又在文章多次重複。這絕不是偶然,數字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在突出黛拉的個人形象和強化背後的主題。

“她的眼睛閃亮,可是她的面孔陡然失色有二十秒之久,她飛快地打散頭發,讓它披了下來。”

又是一段看似不經意的描寫,眼睛的閃亮與面孔的陡然失色,飛快地打散着頭發。從神态到動作的刻畫,無形之中将黛拉的心理變化描寫地非常的具體而形象。

這種潛台詞的應用和對細節的處理,真的是歐亨利對于文學語言應用的獨特魅力。

三、 多重矛盾下的戲劇沖突和主題強化

通讀全文,《麥琪的禮物》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女主人公黛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貧窮。他們都有一件最珍貴的禮物。

聖誕節到來之際,他們為了給對方買一件與之相配的禮物,不惜賣掉了自己珍貴的東西。而他們所準備的禮物此時也失去了意義。

①沖突一:禮物真的失去了意義了麼?

在所有經典的文學著作當中,幾乎都無可避免地要對現實中某些存在的價值體系作出一定的諷刺和批判。這不是作者的主觀意圖,而是用文學對真實世界的一種行為再現。

禮物是什麼?以“價值”而論,可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東西,也可以是一件富貴的“豪華套餐”。從另一種價值角度去論,它不能單單以金錢價值而論,而應探究禮物背後的心意與真誠。

麥琪的禮物,遠遠沒有他們本身所擁有的東西珍貴。可從人的情感體系出發,失去最好的東西去為對方做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這件事情的本身和動機就遠遠比最後的禮物要珍貴的多。

禮物看似失去了意義,而在這失去意義的背後則是為愛做出的更為可貴的過程。黛拉和吉姆做這件事的本身就是最好的禮物。

②沖突二:精緻和貧窮真的不能并存麼

從傳統角度來說,似乎精緻和貧窮從不挂鈎,貧窮的人是不能精緻的,更過不了精緻的生活,可什麼是精緻的生活。

在黛拉的世界裡,每天數着硬币,為了房租和家庭,不得不節省每一份錢。吉姆二十二歲,卻連手套都沒有。

可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黛拉賣了自己的頭發後,回到家拿出卷發鉗,開始補救出于愛情和慷慨而造成的災害。忙了四十分鐘,她的頭上平平整整蓋上了細小的發卷。她在鏡子裡帶着挑剔的眼光仔細地看了好久。

這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的精緻和儀式感。

精緻和貧窮從來不是對立的,如果以金錢去衡量“精緻”,那未免太過于狹隘。

生活中的精緻更多地體現在細節上的處理,飽含着對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努力向上,積極樂觀的心态,這才是精緻的内核。

小說裡,兩個“笨拙”的人犧牲寶貴的财富換來了無意義的禮物,怎麼看來都是不明智的。可在貧富差距,人情冷暖的社會裡,他們無疑是最“明智”的人。

一個人所能擁有最好的東西是什麼,金錢還是地位?最後看來都不是,最珍貴的東西往往都存在于人的内心深處,基于愛這一動機的具體行為體現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