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不明白,家裡的孩子年齡不大,可許多行為卻令大人感到奇怪,脾氣大、煩躁、弄壞東西、打其他小夥伴,家長們不清楚孩子無緣無故為什麼會這麼“鬧心”?專家認為,随着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學齡前兒童(3歲-7歲)的情緒、情感雖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由于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占優勢,這個時期的兒童情緒易激動、不穩定,情感也具有易變性和富有沖動性,對情感和情緒的調節性較差。家長不能按成人的想法去主觀解釋孩子的行為,孩子看似不規矩的行為其實是他心理變化的外在表現而已,很多事他可能有感覺,隻是不能說清楚,耐心而充滿愛意地對待他,是幫他走過心理煩惱期的良好方式。
反抗行為:需要适當引導
由于幼兒獨立性和自我控制感的發展,在某一時期他們會表現出極端的反抗行為。他們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總回答“不”。因此,家長常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甚至擔心孩子将來會不适應社會的要求。北京友誼醫院心理門診醫生提醒家長,幼兒的這種行為是自我意識獨立的一種表達方式,屬正常發展的表現。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和尊重兒童,适時地進行正确引導,這一階段會很快度過。 發脾氣:給予适當安撫 幼兒有時會大發脾氣,這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幼兒已經開始獨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還不知道如何用語言或合适的方法表達感受。常表現為賴在地上,踢腿,揮舞手臂,大聲哭鬧。醫生認為,小兒發脾氣的原因常是疲勞、家長未能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或反複批評他的某些行為等。作為家長應仔細分析小兒發脾氣的原因,在避免兒童自我傷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發脾氣的幼兒,家長應盡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于事後給予安撫。家長應注意:不要随意懲罰幼兒,同時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尿床:可能是緊張或疾病引起的 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陳海明介紹說,小兒5歲以後仍會發生不随意排尿,即遺尿症。遺尿大多發生在夜間熟睡時。遺尿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遺尿症多由于控制排尿的能力遲滞所緻而無器質性病變,繼發性遺尿症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統疾病引起。中醫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生長旺盛,陽氣未充,易發生遺尿。對于無器質性病變的小兒,中醫主張滋陰壯陽,如六味地黃丸或金匮腎氣丸,5歲以下小兒按大人量的1/4服用,5-14歲兒童減半服用。陳大夫說,在她治療的患者中,耳穴治療因無痛苦、治療方法簡單、效果好且收費低廉,易于被孩子和家長接受。她提醒孩子的父母,對有遺尿現象的孩子應耐心尋找原因,做到不給小兒太多的壓力,緩解孩子精神緊張情緒,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在晚飯或睡覺前減少孩子水分的攝入,夜間按時叫醒小兒排尿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