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發生率非常高,主要有飲食失調、抑郁、焦慮及自尊心的喪失、學習成績下降、家庭功能缺失等。相比血糖控制良好的青少年,血糖控制差及酮症酸中毒的發生更加容易導緻嚴重的心理疾病;嚴重的心理疾病會加重血糖紊亂,形成惡性循環。既然心理問題猶如路障般阻礙康複的道路,那就讓我們肩并肩、攜起手來一起跨越!
醫生篇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幹預能顯著幫助控制血糖及預防糖尿病并發症的發生。因此,内分泌科醫師不能簡單地說一句:“哦,你得的是1型糖尿病,你要打一輩子胰島素。”
在理想的糖尿病治療團隊中,需配備心理醫師和社會工作者,才能相互取長補短。内分泌科醫師也可向患兒推薦心理專科醫師。
父母篇
在患兒的心目中,父母是精神支柱。父母絕對不能在患兒面前表現出軟弱。一旦你對糖尿病有了足夠的了解,馬上就會發現,你的孩子完全能夠像健康孩子一樣正常生活。此時,最大的困難是學會調整情緒并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孩子。
控制血糖的最好方法是盡量多掌握一些糖尿病知識,學會測量血糖、注射胰島素以及制訂保健計劃。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也不要放縱孩子。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治療習慣,更要培養他們堅強和樂觀的品格。
患兒篇
不管你是從小就有糖尿病還是剛被确診,你都可能會痛恨糖尿病,痛恨飲食的限制,痛恨注射胰島素,最讓你不爽的可能就是測手指血糖了。
當然,這些都不是你的錯。既然得了這個病,你就要努力去接受它。也許你想适應環境,不想在其他孩子面前顯示有什麼不同;你不想讓你的朋友把你看做是有某種殘疾的人;你更想在父母面前展現自己成熟的一面,隻要你認真關注血糖,那麼你也能正常生活,也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請一定要相信,父母、家人、朋友是非常愛你的。也一定要相信,你和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除了你的胰腺有點不大好使之外。一旦遇到煩惱,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疾病上的,你都可以咨詢父母和醫生,他們永遠站在你這一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