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體字産生比較早,先秦時就有,那時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用作征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把幾個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起來以驗真假。
漢代以後,道教流行,這種手法被道士們用到所謂符篆上,稱為「符文」。
因為合體字長期被應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一直被認為帶有召鬼神、鎮鬼魅的奇特力量,開始在民間興起。
從宋代起,合體字就從道士畫符,演變為民衆表達避兇求吉願望,脫開“符”的範疇,演化為老百姓表達避兇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
人們在清代的厭勝錢上,可以見到連筆減劃的“黃金萬兩”、“招财進寶”等合體字。
合體字有兩種。一種是從組合的兩個成分上來顯示字義。這類字在文字學上稱為會意字。還有一種是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一個字表示義類,一個字表示字音。這類字文字學上稱為形聲字。
在現代常用的漢字裡形聲字占90%以上。另外還有象形字等。今發合體字書法7幅, 請書友鑒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