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吉祥話送祝福,全世界範圍内中國敢認第二就沒人敢當第一。
什麼“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生意興隆、開門大吉”、“年年有餘,蒸蒸日上”如此種種,咱們中國人,似乎就特别信奉語言的魅力,認為美好的運勢能通過語言切實地傳遞給對方,讓對方收到我們的祝福,從而真的就如我們祝福那樣越來越好。
賓主盡歡。
那麼,這麼多吉祥話是怎麼來的呢?就大家知道的,他們有的來自某些典故、有的來自一些自然現象,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最早的吉祥話居然出自歌詞!
沒錯,這本歌詞總集的名字便是《詩經》。
《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所以又稱為詩三百。詩經裡講了愛情、親情、戰友之情,講了春種秋收四時變幻,講了家國、社稷、國之大義。細讀詩經,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根脈。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部分。“風”為各地民歌,樸實動人;“雅”為周王都宴會的樂歌,清雅卓絕;“頌”為宗廟祭祀的禮歌,莊重大氣。
在“雅”這一部分中,有一首名為“天保”的詩,是大臣祝頌君主的。也正是這首詩,因其中充滿了大量後來咱們耳熟能詳的吉祥話,所以被後世稱為“吉祥話鼻祖”。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你的福瑞之多,宛如高山的山嶺;你的福瑞之長,宛如連綿的岡陵;你的福瑞之來勢,猶如奔騰而來的大江。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你的品德光潔,像月亮般永恒;你的前途燦爛,像太陽剛剛升起一樣耀眼。
“如南山之壽,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你的壽命,和南山的壽命一樣,不虧損也不崩塌;你旺盛的生命力,如松柏的茂盛一樣,可以不受四季的侵襲,永遠長青。
這三句,便奠定了咱們之後吉祥話的基調。說福氣,要像“如山...”這句一樣,從多、長、及時三點着手,福氣多又一直有;說前途,要像“如月...”這句話一樣,善用自帶光輝的事物,貼切地把未來照亮;說壽命,要像“如南山...”一樣,用那種可與天地同壽且耳熟能詳的事物,這樣才顯得真實親切。
我都不用舉例,大家自己想想,咱們生活中是不是都是類似這樣的話?沒錯,它們的鼻祖,就是這三句。
最後,筆者想說說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天保,是召穆公寫給年輕的周宣王的即位賀詞。因為周宣王的父親周厲王荒淫無道,逼得國民造反,他自己一跑了之,卻把自己的兒子姬靜留了下來。暴民找不到周宣王便要殺姬靜。收留姬靜的召穆公被逼無奈,隻好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冒充成姬靜交了出去。
暴民們殺掉了那個孩子。
此後,姬靜便在召穆公身邊長大,由召穆公擔當老師與“代父”。整整十年,召穆公都和姬靜同吃同住,教授了他自己的一切。
所以我們可以想見,當姬靜長大成人成為周宣王,統馭天下的時候,召穆公是多麼的驕傲與自豪。我猜,這其中更有一絲身為人父的欣慰吧。
所以這篇天保,是一篇飽含真情實意的祝禱。它滿浸了一個臣子的拳拳之心與一個父親的殷切祈願,語真意滿,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頂級文學作品。
單憑這一點,這篇文章也值得我們細細回味,慢慢品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