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羅伯特·文丘裡
又一位建築前輩離世,大師一路走好
"Less is more."極簡思潮,在今天極為流行
它是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經典名言,影響了整個建築界,至今都被認為是有着巨大貢獻的設計理論。
但在上個世紀60年代,卻有另一位建築師提出了相反理論"Less is a bore",從一個反面的視角颠覆了極簡主義。
他就是羅伯特·文丘裡
羅伯特·文丘裡(Robert Venturi)
美國建築師世界著名建築師,1991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獲得者,後現代主義建築奠基人
強調用折中的裝飾矯正刻闆的國際主義,推崇建築“淩亂的生命力”。
更被成為後現代主義第一人。
PART 1:
他建造的第一個項目,就引起了建築界的注意
費城栗子山上文娜・文丘裡的住宅(Venna Venturi House),是他的最早幾個作品之一,這個作品融合了他所有的建築思想,更于1991年獲得了普利茲克獎。
這是設計師們朝聖之地,我們都喜歡叫她母親之家。
這是在母親文娜・文丘裡的要求下建造的屬于大師文丘裡的第一棟經典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母親塑造了他的個性,也挖掘了他的建築天賦。
從許多方面,我們了解到,母親文娜都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熱心社會活動,熱愛閱讀各種時政、曆史傳記。
獲得了普利茲克獎:母親之家(1961年)
1959年,父親老羅伯特・文丘裡去世後,給母子兩留下了一筆錢,用于兩人日後的生活,但母親文娜感覺到兒子事業的窘境,便出資幫助兒子建造屬于他的第一個項目。
作為兒子工作室的第一個業主委托人,那時的母親已經年滿70歲,他給兒子提出了自己的生活需求,所有的活動都不能借助樓梯完成。
母親之家是一個擁有複雜性和矛盾性的建築,它極力在表現着大師文丘裡的精神世界。
它是複雜的,又是簡單的;是封閉式的,又是開放式的布局,在不同的設計維度,都可以産生新的理解。
從許多方面看,這棟建築都是“反現代主義的”。
PART 2:第一部建築學理論誕生
在着手建造“母親之家”的同時,文丘裡還着手準備了自己的第一部建築學理論作品
《建築的矛盾性與複雜性》
這部建築學理論出版後,獲得了巨大反響,
被文森特・斯庫利稱為“繼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築》之後,建築學最為重要的著作”。
将密斯的現代主義宣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改寫為“少即乏味”(Less is a bore)――這種戲谑與解構是文字上的,也是意識形态上的。
PART 3:建築俠侶,一生相伴
在建築大師羅伯特·文丘裡的背後,還有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師,她就是羅伯特·文丘裡的妻子丹尼斯·斯科特·布朗
自1969年以來,她一直是公司的合夥人,也是過去30年來他在建築理論和設計發展方面的合作者。
同時她也是非常優秀的建築師、規劃師
第一本《建築複雜性與矛盾性》面世後,
兩人共同所著了《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他們認為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面貌,包括狹窄的街道、霓虹燈、廣告版、快餐館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衆的喜好。
這也是一本有着重要學術意義的建築書籍。
▲布朗和文丘裡在拉斯維加斯沙漠
兩人的學術著作啟發了一代建築師,
在美國建築師協會2013年改版後,他們是首次獲得這個金獎的夫婦。
他們為費城及世界各地的城市建築,帶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解放了固有的「Less is more至上」的設計影響力,開拓了新的設計視野。
PART 4:
在第一棟母親之家後,兩人合作了其他的建築,至今都是必打卡的經典作品
他們以諷刺的設計手法打破了原先的固有設計理論,在看似平衡對稱的建築外形中,讓建築充滿矛盾感。
例如看似庸俗的大字招牌、門口突兀的立柱和上層拱窗設計等等,以及「拼貼」手法,我們都可以感受一個後現代主義的批判精神。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公會大樓
(Guild House Philadelphia,PA)
(1964)
消防隊四号大樓
(1966)
富蘭克林中心廣場
Franklin Court Philadelphia
(1976)
普林斯頓胡應湘大樓
Gordon Wu Hall Princeton
(1980)
英國倫敦國家美術博物館聖斯布裡廳
Sainsbury Wing National Gallery
(1991)
(1991)
巴德學院(CPS Jr Library Bard College)
(1994)
PART 5:
從建築到産品設計,雖然年事已高
但這位俠侶并沒有停下設計的步伐
他們将自己的設計理念延伸到了我們日常家居用品,其中包括茶壺、咖啡壺、家具等領域。
▲The Village Coffee and Tea Set
▲Art Deco side chair
▲Gothic Revival” Chair
關于兩人的一生,美國建築師協會總裁伊麗莎白·裡克特(Elizabeth Chu Richter)曾這樣評價,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和羅伯特·文丘裡的工作成就
遠遠超過作品本身,他們通過一生的努力,改變了我們所看到的建築以及設計方法,改變了我們根深蒂固的設計思想。
時至今日,我們的許多經典建築,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他們的影響。
感謝您的付出,大師一路走好。
來源丨環球觀築 ID丨Achifocus
建築 | 景觀 | 規劃 | 房産 | 室内
歡迎訂閱【強 詞 有 理】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