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的甘苦隻有當事人明白,外人不必過多幹預。新京報制圖
近日,江蘇南通如東縣法院審理一起丈夫成植物人妻子起訴離婚的案件,引發關注。二人于2015年生下一子,2018年丈夫發生交通事故成了植物人。此後幾年,妻子為了治療丈夫、養家糊口外出打工,最終身心俱疲提起離婚訴訟。
公婆不忍兒媳繼續受苦代替兒子走上法庭,老兩口表示不反對兒媳的離婚請求,但他們也不忍代替沒有意識的兒子表示同意,希望由法院依法判決。妻子則主動表示願意每月給付丈夫的扶助費并同意兒子由公婆照顧,其承擔全部撫養費。最後,妻子的離婚訴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這是個很不幸的故事,其間充滿着生活艱難與人性煎熬。丈夫成了植物人,妻子照顧了4年時間,不難想象一位為人妻、為人母者的艱難。最後在萬般無奈之下,在公婆都已經“不忍”的情況下,幾方走上了法庭,達成了離婚協議。
這個案件,當然沒有影視劇那般盡善盡美:妻子沒有堅持到最後,公婆也沒有“大方”地拒絕撫養費,這個家庭依然在藕斷絲連的關系中延續,未來可能仍免不了糾葛。
不過,人生從來就比影視劇更加複雜。生活就是“如鹽入水、其味自知”,這當中的甘苦隻有當事人明白。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視角在屏幕前閱讀,恐怕很難理解當事人的難處,也不可能替當事人做決定。此時,不妨抱一種理解之情,默默祝福就好。
其實,在網上随便一搜就能發現那些真實、辛酸而溫暖的故事。就在前兩天就有一個報道,陝西一位丈夫照顧植物人妻子5年多,寫下了11本護理日記。這樣的故事也俯拾即是。人生的選擇從來也沒有标準答案,有時候也無關對錯,在不違反法律情況下,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更好的生活。
就拿該案來說,面對意外,妻子也盡到了相關義務,選擇離婚時也願意承擔丈夫的扶助費,以及兒子的全部撫養費,并且和公婆也達成了協議。可以說,這不失為一個妥善的結果。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是千差萬别的,這麼廣闊而豐富的人間,實在難以簡單地分類總結。正如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其實也是提醒我們,他人的不幸往往都有各自難以言說的苦衷,懷抱悲憫與理解,才是人世間最大的善意。
撰稿/江城(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
校對/趙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