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美國青少年性犯罪若幹重要理論問題簡析

美國青少年性犯罪若幹重要理論問題簡析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26 10:20:04

  美國青少年性犯罪若幹重要理論問題簡析,小柯論文網,論文

  [摘要]由青少年實施的性犯罪已經成為美國社會不得不正視的一個社會問題。包括美國犯罪學家在内的不同學者就美國青少年性犯罪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學說,而根據不同的成因理論,美國司法實踐就青少年性犯罪人采取了不同的處遇措施,結合對于不同成因理論的評判,以比較的視角對于現行美國青少年性犯罪處遇措施加以分析,并借由對于前提的反思與批判将研究推向深入。

  [關鍵詞]青少年性犯罪;成因;對策;比較

  [中圖分類号]D916.7[文獻标識碼]A

  一、美國青少年性犯罪概況

  傳統上,青少年性犯罪被認定為強奸、亂倫以及猥亵等三類行為[1]。具體而言,其包括撫摸、摩擦性行為、陰道或者肛門性行為以及其他進攻型性行為。而性行為可以通過陰莖、口以及外來物品等進行[2]。而近些年,在新生入學時老生對其實施的戲谑事件中發生的涉性行為也漸漸被納入到這個範疇當中。[3]依據這樣的标準判斷,所謂青少年性犯罪人可以被理解為違背對象意志,或者以暴力、脅迫等方式與其發生性行為的未滿法定年齡的未成年人。[4]在美國由未成年人,即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的行為人所實施的包括強奸以及其他性攻擊犯罪在内的性犯罪,呈現出如下幾種樣态特征:

  (一)由青少年實施的性犯罪維持高點運行狀态

  在1993年,美國共報告強奸以及其他性攻擊案例485290起,其中由不滿十八歲的行為人單獨實施的52900起,約占上述犯罪的10.9%,而由未成年人參與的多人實施的性犯罪為21352起,約占上述犯罪總數的4.4%。合計在1993年由未成年人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的性犯罪共計約74262起,占到了當年全美性犯罪總數的約15.3%(見下圖)。

  而1995年度統計表明,由未成年人所實施的強奸以及其他性攻擊犯罪而被逮捕的人數仍然分别占到了當年相關犯罪人總數的15%強(見下圖)。

  雖然我們沒有發現95年以及之後的相關數據,而且95年的數據也針對的是被逮捕的犯罪人而非具體犯罪數量,但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相關統計,目前美國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城市地區強奸犯的17%。[5]而其中的大約7%是不滿十五歲的男性兒童。實施上男性未成年人實施的性犯罪則占到了未成年性犯罪的97.4%,女性未成年人則僅僅占了2.6%,而根據這些學者的調查,目前由青少年實施的性犯罪在行為方式和行為強度上也開始和成年犯罪人趨同。[6]

  (二)由青少年實施或者參與實施的性犯罪的對象及場所較為具有特定性

  從數據統計來看,美國青少年實施的性犯罪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在犯罪對象以及行為地點等兩方面都表現出較為突出的特殊性。以1993年的相關統計為例,包括強奸在内的性犯罪有超過六成發生在受害人自己的家,或者發生在受害人的親友以及鄰居的家中。與此相關,性犯罪的實施對象也呈現出兩大特點,即受害人的年齡特征以及受害人的身份特征。從年齡上看,占據受害人主體的是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例如,根據1991年的統計數字,該年度在美國各州服刑的性犯罪實施者所侵犯的對象當中,44.7%為不滿十二歲的兒童,而又有33%的受害人為十三歲到十七歲這一年齡段。另一方面,青少年性犯罪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聯系,即大多數行為人與受害人之間并不陌生。據美國1993年的統計,該年度報告性犯罪當中,有行為人單獨實施的性犯罪隻有17.6%是針對陌生人實施的,而多人實施的性犯罪也隻有6.8%是針對陌生人實施的,因此,從這樣的一個概括比例可以看出,大約有75%的性犯罪受害人與行為人之間在行為發生之前具有某種聯系。例如就有案例報告,一位年僅十二歲,名為克斯(Keith)的行為人在兩年當中就對自己兩名分别年僅六歲以及七歲的外甥女實施了性侵害,而更為令人發指的是,其幾乎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内每天晚上都對六歲的外甥女實施性侵害及性虐待。[7]而另一方面,和性犯罪相關的謀殺等嚴重犯罪所實施的對象也有大約60%是針對非陌生人進行的。

  (三)由青少年實施的與性犯罪相關的謀殺等其他嚴重犯罪情況較為突出

  美國青少年性犯罪的第三個較為突出的特征就是通常會有類似謀殺等較為嚴重的犯罪與普通的性犯罪相伴生。就美國1976年到1994年的統計數字來看,由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實施的與性犯罪相關的謀殺占到了所有此類犯罪的10%左右,而從總體上來看,從事與性犯罪有關的謀殺犯罪的行為人平均年齡要比普通謀殺犯罪的平均年齡低六歲。(見下圖)

  二、美國青少年性犯罪成因理論及其簡評

  (一)認知模式理論

  認知模式理論的理論前提是和心理功能相關的認知模式,這樣的一種觀點将攻擊行為歸因于錯誤的感知以及行為人認識失調。[8]根據這樣的一種理論,行為人會用一種為自己潛意識所扭曲了的對于現實的認知将自己的行為加以合理化,因此允許其在不感覺到負罪或者悔恨的情況下繼續自己的行為。就青少年性犯罪而言,認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釋那些對受害人對于性侵害是否具有同意産生了錯誤認識的行為人的情況。司法實踐中的确出現過某些未成年人在實施性犯罪的時候說服自己相信自己的受害人希望或者同意自己對其實施性行為,從而為自己實施相關的性行為尋求正當性的情況。

  雖然一方面我們應該承認認知模式理論對于上述特定現象解釋的有力性,但畢竟大多數青少年性犯罪的實施過程并不存在所謂的此類正當化過程,也就是說,其無法為大多數普通的青少年性犯罪提供合理的解釋,因此其有效性是相當存疑的。

  (二)發展障礙理論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現了以埃裡克・埃裡克森(ErikErikson)為首的一批學者所提出的個人發展八階段理論。[9]根據這樣的一種理論,一個人在幼年到成年的整個過程當中需要經曆若幹所謂的關鍵點,而如果在兒童期間由于遭受虐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上的發展障礙,導緻無法順利經過這樣的關鍵點,就形成了所謂的發展障礙,而這樣的一種發展障礙導緻後續的關鍵點也都無法順利完成,從而反過來導緻之前建構的心理模式的崩塌。正如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卡爾・夢奎斯特(CarlP.Malmquist)所提出的那樣[10],個人的異常性傾向可以追溯到兒童時代較為具有傾向性的性滿足方式。在其看來,從事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基本上可以被理解是因為童年嚴重的發育障礙所導緻的,而起所導緻的合理結論就是這些自我感知不良的青少年避免和自己的同齡人接觸,從而轉向兒童來滿足自己的性欲,因為這些兒童在其看來能危險性更小。

  和認知模式一樣,發展障礙理論在解釋某些特定類型的青少年性犯罪時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關鍵問題是,即使我們承認相當多數的青少年性犯罪人在童年時代遭受過性侵害或者虐待,從而可能根據這樣的障礙理論而存在發展階段上的斷層,但其仍然無法解釋必然存在的例外情況,即那些童年生活正常,但還是選擇從事性犯罪的另外一部分未成年人的情況(見下圖)。

  (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将性越軌行為歸因于道德上不斷堕落的結果。在這樣的一種理論看來,青少年之所以實施性犯罪,是因為其向周遭所接觸的人學習了犯罪技巧以及支持犯罪的犯罪态度所導緻的結果。[11]從這種所謂的條件論或者社會學習理論來解釋青少年性犯罪,會将青少年性犯罪行為人看作是從一個兒童受害者向有能力的犯罪實施者的轉變,例如,為了迷惑自己的懲罰者從而讓其誤認為被懲罰對象已經取得了進步,被加以懲治的青少年行為人會遵守相關的規定,并且表現良好,而這樣的一種欺騙行為就可以被視為驗證這些未成年人希望通過撒謊以及操縱别人來控制自己所生活的環境的佐證。

  和認知模式理論以及發展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