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情,媽媽不必過于緊張,要幫助寶寶培養正确的态度與處理方式。相信在經曆了數不清的糾紛、争執的教訓之後,寶寶會逐步适應,有所收獲的。
獲得心理平衡 寶寶受到欺負後心裡會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損失,因此動手,這是一種自衛心理。
爸爸媽媽要讓寶寶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提醒他不能動手打人,更不能主動去攻擊别人。如果寶寶被别的孩子欺負,可以将他拉開,問問他的感受或替他說出感受,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了解他的心情。接着爸爸媽媽就要做正确的引導,比如說:“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動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樣會疼嗎?”
當個“小紳士” 面對争執,爸爸媽媽首先應正确評估事情的性質,不要看不得寶寶受委屈、流眼淚。要讓他學會處處謙讓,不為小事斤斤計較,這樣反而會讓他在同伴中獲取信任與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誼。
學會主動道歉 一旦發生争執、糾紛,爸爸媽媽要及時幫助寶寶調整情緒,舒緩緊張、沮喪、憤怒的心情。待他平靜下來,再與他談話,讓他認識到,不管對錯,隻要動手就不對。比如,媽媽可以對先動手的寶寶說:“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這就是你的不對。去跟小朋友道個歉,好嗎?你們還是好朋友。”
制止攻擊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打架鬥毆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擊行為可追溯到幼兒期。因此,對寶寶在争執中出現的攻擊行為爸爸媽媽必須堅決制止。不能慫恿寶寶施以拳腳,更不能親自出馬為寶寶讨公道。
在争執中成長 爸爸媽媽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來制止寶寶委屈流淚,也不要用“堅決站在寶寶一邊”來強化他的痛苦與仇恨。壓制和縱容都不可取。
争執,是孩子必修的一門功課,是相互學習、相互适應、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此,寶寶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爸爸媽媽完全可以用豁達的心态看待争執,引導寶寶在争執中學會交往,運用智慧解決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