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身上累?身上沉得不行?總困倦?
是不是身體虛了?要怎麼進補?
先來看一個舌苔。
這是一個身體整天累,困乏,沒力氣的人的舌苔
這個舌苔中間有裂紋,胖大,有齒痕,說明脾虛濕盛,還有胃陰虛。
通常來說,身體累,首先大家往往想到的是虛弱,氣虛,腎虛。
但實際上,現在人更常見的是濕盛脾虛,現代食物太豐富,人們選擇多,吃得多,容易傷到脾胃,脾胃受傷容易産生濕氣,濕氣重濁,粘滞,把人給困住,讓人動彈不得。
那怎麼解決?
給大家介紹一個經驗方法:
白術、扁豆、茯苓、薏苡仁
藿香、佩蘭、枳殼、厚樸
澤瀉、白豆蔻、麥冬、沙參
水牛角、川芎
解釋一下,為啥這樣配伍,
白術、白扁豆健脾補氣,還能燥濕,茯苓、薏苡仁淡滲利濕,前兩個健脾為主,後兩個祛濕為主,健脾祛濕,協同增效。
藿香、佩蘭芳香化濕,祛濕還能醒脾,脾醒了,濕氣就更容易去除了,這是祛濕的第二條出路,枳殼、厚樸行氣祛濕,濕在體内會把氣運行的道路堵塞,枳殼、厚樸就是疏通氣機,打通氣道,還能祛濕。
佩蘭
澤瀉淡滲利濕,作用同茯苓而強于茯苓,還能清熱,如果是濕熱效果更佳,白豆蔻化濕,同藿香、佩蘭而兼有溫中,止嘔之功,祛濕清熱藥多偏涼,白豆蔻可以反佐,避免傷脾胃,還能避免濕氣太重出現的惡心。
麥冬、沙參是專為胃陰不足而設置的,可以補肺陰,補胃陰,清熱,如果舌頭上沒有裂紋,代表沒有胃陰不足,可不加。
水牛角涼血清熱,是為反佐之藥。
為何加川芎?因為氣滞能導緻濕阻,血瘀能導緻氣滞,所以加川芎是為了解決血瘀導緻的濕氣。
這樣配合起來,一個祛濕,健脾,養胃陰的方子就更全面了。
如果你有以上問題,可以收藏,在醫生辯證下作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