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讓寶寶乖乖喝藥的辦法

讓寶寶乖乖喝藥的辦法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2-26 10:24:28

  讓寶寶乖乖喝藥的辦法

  給生病的寶寶喂藥,是家長普遍感到頭痛的事。相對西藥而言,許多小兒患病後更不願意服用中藥,即使成功喂服後也立即反吐出來,甚至打罵也無濟于事,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一些家長無可奈何地說,小孩子不會喝中藥。果真如此嗎­

  不同時期的不同喂藥方法

  實際上,隻要遵循小兒不同時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給患兒喂藥,往往也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那麼,給小兒喂服中藥有什麼訣竅呢­

  新生兒期

  新生兒吮吸能力差,吞咽動作慢,給他們喂服中藥時,要特别耐心、細緻。

  由于新生兒味覺反射尚未成熟,家長可選擇将中藥煎劑放在奶瓶裡,讓患兒自己吮吸乳膠奶頭,一般情況下,均能順利服下藥物。對于早産兒來說,他們吞咽反射差,家長可用滴管将中藥慢慢滴入患兒口中,待第一管藥咽下後再滴第二管,喂藥同時,要多觀察嬰兒面色、呼吸,以防發生窒息。若喂藥過程中,患兒出現嗆咳,家長應立即停止喂服,并抱起患兒輕拍其背,以防藥液嗆入氣管。同時,每次喂服中藥,均應在哺乳前進行,因為如果先行哺乳,待寶寶食欲得到滿足後再喂中藥,就會發生困難。此外,給新生兒喂藥時,要特别注意,切不可将中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否則兩者混合,很容易産生凝結現象,使中藥療效降低。

  近幾年來,有用塑料軟管(用剩的祛痰靈軟管,或竹瀝油軟管)代替小藥杯(或湯匙)的服藥法。用軟管吸滿藥液後,将管口放在患兒口腔頰黏膜和臼齒間,按吞咽速度慢慢擠滴藥液,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嬰幼兒期

  嬰幼兒期,孩子味覺較為敏感,尤其對苦味藥,更是不願服用,即使入口後也會吐掉。

  給他們喂服中藥,可采用以下方法:将患兒抱起(或成半卧位),頭部擡高,頸部墊上小毛巾,固定手足,用小藥杯緊貼口角喂服。由于體位的原因,藥液會慢慢順舌下入口,待患兒吞咽後方可将藥杯從口邊取走,以防藥液從口中回流。若小兒不肯下咽藥液,家長可用拇、食二指捏其雙頰,幫助他吞咽。

  給小兒喂藥時動作切忌粗暴,當孩子不肯合作時,切不可捏他鼻子強行灌藥,以防藥液嗆入氣管,引起窒息。服藥後可輕拍孩子背部,使藥液順暢地流入胃内。

  學齡前期和學齡期

  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孩子,多數已懂得道理,并具備自已服藥的能力,故在做法上,家長應以勸說、誘導、鼓勵為主,讓他們自覺服藥,千萬不可粗暴威逼,使孩子産生抗拒情緒。臨床上,我們也發現,此類小兒在了解服中藥對治病的意義後,一般都能自覺服藥。極個别不願合作的,可适當參照嬰幼兒期的服藥方法。

  給寶寶喂中藥的四大原則

  “濃煎”很重要

  兒童服中藥要以“濃煎”為主。注意,“濃煎”可不等于“久煎”,因為久煎可能會造成部分中藥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兒感冒用的中藥多為解表類藥,藥味芳香易揮發,久煎易失去解表療效。濃煎方法為:将中藥浸泡30分鐘,然後用武火煎沸後改為文火,持續15分鐘即可。然後将藥汁倒出并根據兒童的年齡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經驗的家長能直接煎出合适用量最好)。

  注意煎藥量

  藥隻要喝夠量就行了,多喝對病情也沒多大幫助。一般來講,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并且服用時不計次數,以頻服為主,一天隻要大緻均勻地把藥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分3次服用;3~6歲的“小家夥兒”們相對就聽話一點了,可将中藥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歲以後家長就省心多了,分兩次服用即可。

  加糖分熱證寒證

  給寶寶喂藥常常讓許多年輕媽媽手忙腳亂,有位媽媽說“每次給寶寶喂中藥時都吐出來了,還哇哇哭半天,讓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淚,如果中藥是甜的就好了”。其實,中藥加糖也是有竅門的,有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秘等症狀的患兒多為熱證,藥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紅糖味甘易生濕,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濕熱患兒更不能加。患有寒證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适量紅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生姜可止吐

  如果劑量不大、加糖等方法還不能讓寶寶喝下中藥的話,生姜可來幫忙。媽媽們可在寶寶喝藥前5分鐘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塗患兒舌面,因為生姜具有止嘔的作用。另外,喂藥應在兩餐之間,這樣即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藥。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點,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拒絕吃藥就捏着鼻子灌,這樣很容易嗆到寶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