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

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0 00:51:50

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寶爸寶媽們的育兒方式變得更為精細,特别注重科學的喂養觀念,尤其在是否母乳和何時添加輔食的問題上十分關注那麼,在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年齡段到底該怎麼吃才是正确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母乳和輔食如何喂)1

母乳吃什麼輔食有營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寶爸寶媽們的育兒方式變得更為精細,特别注重科學的喂養觀念,尤其在是否母乳和何時添加輔食的問題上十分關注。那麼,在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年齡段到底該怎麼吃才是正确的?

6月1日,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嬰幼兒膳食指南(2022)》正式發布,包括《中國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三個指南,針對家長在嬰幼兒喂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場專家解讀了這三份指南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實用性強的解決方案。

0-6月齡嬰兒

推薦純母乳喂養至6個月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汪之顼教授在解讀中表示,6月齡内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需要相對高于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的胃腸道和肝腎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洩能力仍然較低,母乳能給嬰兒提供營養和幫助,就如同出生前的臍帶,母乳是嬰兒出生後母體提供的延伸性保護。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降低高血壓、血脂異常和成年期2型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風險,母乳本身為低敏,所含的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能促進腸道大量益生菌生長,有效阻斷外部過敏源進入身體,幫助腸道免疫細胞不會出現過敏反應。

母乳喂養還可以幫助媽媽産後形體恢複,減少産後抑郁,降低肥胖、腫瘤和其他慢性病風險。因此,汪之顼推薦0-6月齡的嬰兒純母乳喂養,并介紹了《0-6月齡嬰兒母乳喂養指南》的六項準則:

1.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堅持6月齡内純母乳喂養;

2.生後1小時内開奶,重視盡早吸吮;

3.回應式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

4.适當補充維生素D,母乳喂養不需補鈣;

5.任何動搖母乳喂養的想法和舉動,必須咨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并由他們幫助作決定;

6.定期監測體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長。

對于“回應式喂養”汪之顼教授給出了解釋,嬰兒饑餓是按需喂養的基礎,寶寶發出吃奶信号,媽媽及時發現接收後,做出喂奶的回應。“哭鬧是嬰兒饑餓的最晚信号。”汪之顼建議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嬰兒出生後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進食規律,家長應明确感知其進食規律的時間信息。一般來講,2月齡後嬰兒胃容量逐漸增加,單次攝入量也随之增加,喂哺間隔會相應延長,尤其是在夜間,喂奶次數減少有利于嬰兒睡眠。

在準則第4條中,汪教授表示,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生後數日可以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用量在10微克左右。另外,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但出生後應注意補充維生素K。

7-24月齡嬰幼兒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開始加輔食

不盲目回避易過敏食物

7-24月齡嬰幼兒處于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機遇窗口的第三階段,關系到寶寶近期和長期的體質健康,輔食添加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健康,也是寶爸寶媽們頭疼的問題之一。

對此,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主任醫師盛曉陽教授介紹了《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六準則:

1.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必須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

2.及時引入多樣化食物,重視動物性食物的添加;

3.盡量少加糖和鹽,油脂适當,保持食物原味;

4.提倡回應式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5.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6.定期監測體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長。

在解讀準則時盛曉陽強調,6個月齡後應繼續母乳喂養到兩歲或以上。另外,有研究證實,嬰兒滿4月齡時添加輔食會增加兒童超重肥胖和未來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對于過敏及過敏高風險嬰兒、早産嬰兒、有急慢性疾病或生長發育落後嬰兒,都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但一定不能早于滿4月齡前,也不宜過晚。

在準則第2條“引入多樣化食物”中,盛曉陽教授表示,推薦每次隻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如蛋類、谷類、蔬菜、水果等等,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需要适應2-3天,并且從少量開始。

另外,不應盲目回避易過敏食物,比如雞蛋、小麥、魚、堅果等。要重視動物性食物添加,盡量少加糖、鹽,以保持食物原味,但是要有适量的烹調油,建議選擇富含亞油酸、阿爾法亞麻酸等必須脂肪酸的油脂,如亞麻籽油、胡麻油等。

在食物形狀上面,建議1歲内适時引入各種食物,應該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再逐漸增加輔食頻次和進食量。盛曉陽補充道,考慮到6月齡嬰兒面臨着缺鐵的高風險,嬰兒第一種輔食應該是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比如瘦肉泥、肝泥、強化鐵的嬰兒骨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輔食吃的量,《中國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給出了推薦範圍:7-12月齡嬰兒每天所需輔食量,包括20-75克的谷物類,25-100克的蔬菜,等量水果,15-50克的蛋類,至少是一個蛋黃,以及25-75克肉禽魚類。如果輔食以谷類、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時,需要額外增加不超過10克的烹調油,1歲以内嬰兒不建議額外加鹽。

12-24月齡幼兒,每天谷物類增加到50-100克,蔬菜和水果各增加到50-150克,仍然保持每天一個雞蛋,或至少半個,肉禽魚50-75克,油5-15克,可以有少量鹽,但不超過1.5克。

添加輔食後,母乳喂養也要保持在一定水平,建議7-12月齡嬰兒每天母乳量700-500毫升;13-24月齡嬰幼兒每天母乳量600-400毫升。

對于準則4“提倡回應式喂養”中,盛曉陽解釋道,進餐時父母或者喂養者應該與孩子保持面對面,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需求,注意識别孩子發出的表示饑餓(張嘴、撲向食物)或不想吃(扭頭、閉嘴)的信号并及時回應,鼓勵嘗試但絕不強迫。進餐時做到不看電視、不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

另外,從輔食添加初期,每天母乳喂養5-7次,逐漸減少到1歲時不超過4次。

2歲以上嬰幼兒

重點培養健康飲食習慣

每日應安排3次正餐 2次加餐

針對2歲以上嬰幼兒,則更強調自主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齡前兒童膳食應該是由多樣化食物構成的平衡膳食,提供全面、足量、均衡營養。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曾果教授介紹了《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五條核心推薦:

1.食物多樣,規律就餐,自主進食,培養健康飲食行為;

2.每天飲奶,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零食;

3.合理烹調,少調料、少油炸;

4.參與食物的選擇與制作,增進對食物的認知和喜愛;

5.經常戶外活動,定期體格測量,保障健康成長。

曾果教授建議,每日膳食應該安排3次正餐 2次加餐,加餐在上、下午各1次,加餐與零食相結合,食物多選奶類、水果及堅果。建議每天飲奶量在350-500毫升或相當量奶制品。學齡前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較大,水分需要多,建議每日飲水量為2-3歲600-700ml,4-5歲700-800ml,以飲白水為佳,避免飲含糖飲料,少量多次飲用(上、下午各2-3次),不宜在進餐前大量飲水。(記者雷若彤)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