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從心理活動中分辨出一個人是男是女。研究兩性心理差異的心理學家約翰·格雷比喻說男人來自火星而女人來自金星。因此了解異性之難如同了解外星人,偏偏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和“外星人”戀愛結婚,因此不論多麼困難我們都需要去了解他們。
男人喜歡去釣魚
原因:釋放心中攻擊的本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你觀察一下在公園裡垂釣的人,會發現其中男性的數量遠遠多于女性。這個有趣的現象不隻發生在中國,據英國一統計表明,90%的釣魚者都是男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跟男女在進化過程中的分工有關。在人類進化的早期,四肢發達、體力充沛的男性一般都負責外出捕捉獵物,收集肉類食物。“捕魚”無疑是他們的基本任務之一。而女性的職責往往是采集果實、烹饪食物、喂養孩子、保障後勤。而且,捕魚有時候需要出海,對女性而言危險更大。在英國人類學家看來,這種“聯系”已經深深地刻在了男性的基因中,并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來。
“每當魚漂下沉的那一瞬間,我知道魚上鈎了,當時有一種非常歡快、刺激的感覺。”釣魚迷Eric描述說。這種經過長時間布局等待,終于達成目标的刺激感,與遠古男性捕到獵物時的感覺如出一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男人能在釣魚時一聲不吭地坐上那麼久,因為在狩獵時,男性們都是沉默寡言、富有忍耐精神的,畢竟誰都不想驚動獵物。
男性還在狩獵過程中培養出了較強的攻擊本能,而這種攻擊本能也會在釣到魚的時候獲得釋放。這在西方男性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在英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Terry說:“總不能讓我們端着槍到處打獵吧。釣魚也能滿足射擊的快感,尤其是魚咬鈎的一瞬,感覺就像擊中了目标。”因此,釣魚使男人們找到了一種最好的釋放攻擊本能又不失修養的好途徑。
此外,對中國的男性而言,釣魚也并不僅僅與狩獵有聯系。“中國較早地進入了農耕社會,釣魚很早就成了一項休閑活動。”而且,這種休閑活動往往是貴族、士大夫、文人、隐士的“專利”,女性接觸它的機會并不多。也因此,釣魚在中國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人們在釣魚時感悟人生哲理,培養耐心,追求天人合一、悠然自得的心态。姜太公曾經用釣魚吸引周文王的注意,《莊子》中也曾出現過兩次對釣魚的描述。而對這種文化意境的追求,也成了今天很多國人喜歡釣魚的原因。
女人喜歡手挽手
原因:小時候牽着父親的手,長大了挽着朋友和愛人的手,其實就是依賴感和安全感的體現。
人潮湧動的商場裡、店鋪林立的大街上、學校的操場上……總能看到三兩個女孩手挽手地逛着、笑着。即使她們有一天嫁為人婦,手挽手的習慣也會“堅如磐石”,一直保持下去。
面對這個現象,不少心理學和生物學研究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社會定位,使得她們的角色更傾向于柔順、細膩、具有依賴性。一個朋友曾認真地說:“如果生個閨女,我會把她當成掌上明珠,好好保護起來。”這位準爸爸的話,讓我們幾位女聽衆都感到似曾相識,我們何嘗不是被父母呵護着的寶貝啊?因此,女性從小就認為總會有個“天神”保護自己。
另外,從“心理空間距離”的角度也能解釋女人愛挽手的現象。每個人心中都具有“警覺性”,也就是說,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會先以自我為中心,考慮自己是否安全、别人是否對自己構成危害、周圍環境的利弊等,這樣不斷擴大考慮範圍,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當交往的圈子越大,這個空間也就越大,我們的警惕性便會越強。女性的交往圈子相對較小,再加上她們對情感關懷的強烈渴求,于是更願意肢體接觸。
無論說女人依賴性強也好,說她們戒備心少也好,總之,女人愛挽手并不是什麼壞事,說不定還能融洽氣氛。讓這個有趣的試驗來說話吧。心理學家将同等數量的男人和女人分别送入兩個房間,經過一段時間後,那些男性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亂發脾氣,甚至出現了沖動性的侵犯行為。而女性則不同,從她們的房間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語,有些人還挽着别人的胳膊,顯得親密無間。由此,心理學家說,女性更善于用身體接觸表達情感,從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